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百七十章 洛陽程頤(第四更)(1 / 2)

看了一大疊詞作,甘奇回到座位之上,舉杯與趙宗漢喝了一口,其實也有些累了。

甘奇沒有注意到四周各處的眼神,趙妹卻是注意到了,開口與甘奇道:“甘先生適才看了那麼多詞作,為何不挑出幾篇佳作?”

甘奇隨意答道:“都寫得太差了,實在看不過眼,但凡有一篇看得過眼的,我也就挑出來了。可惜子瞻不在這裏,若是子瞻在這裏,隨便填一曲,也勝過滿場眾人。子瞻的詞,那才叫詞。”

趙宗漢聽得甘奇起蘇軾,便接道:“也不知子瞻子由什麼時候能回汴梁來,思念得緊。”

“明年吧,當是明年。”甘奇也想起了蘇軾蘇轍兄弟,匆匆而別,兄弟倆一走,在這京城裏,甘奇似乎都少了許多樂趣。

趙妹卻是又道:“甘先生,你看看四周。”

甘奇左右環顧一番,看著那些眼神,便也明白了,搖了搖頭,道:“下一次再做這般評判高低之事,我當不這般了,今日算是見識了。”

今日真是見識了,以往甘奇隻知道詩詞的上限,好的詩詞是什麼樣的,今日算是學習了,也真明白了,好與不好的標準,該往下降一降。不能拿那些千古名作當做標準來評判普通人。

隻是甘奇知道了有些晚了,現在才回過神來,剛才若是就回神了,也就不會得罪這麼多人了。

頭前的胡瑗,千挑萬選,卻隻挑出了五六首,也是甘奇剛才影響了胡瑗的標準。若是以往,總要挑出個十幾二十首出來。

五六首背景音樂哪裏夠唱?幾杯酒的時間,音樂就得停了。

曲子在唱,胡瑗也會在每首詞唱完之後,評價一二,哪裏哪裏寫得好,如何好,然後把詞作者也誇上幾番。

被胡瑗誇了,那是何等的榮耀?

本該有一二十人會被誇,而今隻有五六個人被誇。

所有人的目光不免又看向了甘奇,那麼一大疊詞作,都被甘奇否決了,誰知道自己寫得那麼好的詞作,是否就是被甘奇給否決了的呢?

絕大多數文人都會覺得自己寫得好,至少應該足夠在胡瑗麵前出個彩。

有人終於忍不住開口了:“諸位,此題既然是甘道堅所出,是否也當讓甘道堅填上一曲啊?”

話之人,洛陽程頤,他有個哥哥叫作程顥,程顥是新科進士。兄弟倆是洛陽人,也一道進考了,兄弟二人還都在太學讀過書,隻是現在並不去了。一個高中了,一個落第了。程顥已然去鄠縣上任主簿,唯有程頤還在汴梁等著下一次考試。

胡瑗自然是認得這個在太學讀過書的程頤,便笑道:“正叔,近來你不在太學,可不知道堅的厲害,你可不要瞧了道堅啊。”

程家兄弟也算是胡瑗的得意門生,不僅是得意門生,程家兄弟也是理學的創始人,其學的源頭,就來自胡瑗,後來兄弟二人加上自己見解,慢慢完善了整個學。理學,究其根本,從對社會的影響而言,就是對封建道德原則與封建等級製度的進一步保守化。

理學在學上問題不大,但是推廣開來之後,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就太大。古代中國,從秦漢以下,到唐,社會風氣都是比較開放的,哪怕到了北宋,社會風氣其實與現代開放性社會還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到得南宋往後,到明清,越發封建保守,乃至也間接影響了許多國策,比如閉關鎖國。這一點上,理學是要負很大責任的。

閉關鎖國這個詞,在宋以前,那是不存在的,如漢唐,本身勢力就能達西域萬裏之外,與外國人交流甚多,互相影響。哪怕是宋,不宵禁,與外國交流非常多,連海上絲綢之路也是在宋朝達到頂峰,乃至於後世還能在海上挖出許多宋朝沉沒的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