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百八十一章 你為何就這麼不乖呢?(1 / 2)

甘奇去開封府報了名,推薦甘奇的是開封府官學的呂頌呂學究。

大宋的科舉,雖然沒有官方考秀才這一道程序,但其實也還是有這麼一個過場的,這個過場一般而言由各地的衙門或者官學組織進行,其實就是一個參加舉子考試的資格,獲得這個資格,就是獲得推薦的機會。

另外宋朝還有一個神童試,這是另外一個科舉選拔的辦法,這也是一個推薦係統,仁宗朝三十多年,一共舉辦了十二次,就是各地選拔一些神童,或者稱之為才兒童,然後進行考試,最後皇帝會親自見一見,殿試一下。從這種渠道當官的人,也不少,比如大名鼎鼎的晏殊,就是通過神童試進入官場的,十四歲就當官了。

要科舉製度,從隋朝開始到如今,其實也還在發展階段,還有昔日舉薦製度的許多影子存在,甚至宋朝科舉,舉薦製度是必不可少的。到得明清,科舉製度就慢慢擺脫了舉薦這一道,官方的考試也變多了起來。

乃至於宋朝進士之前的功名所帶來的好處,也遠遠不及明朝,明朝的舉人是終身製功名,一輩子連賦稅都不用交,這是實打實的好處。這倒也不是宋朝這種一次性的舉子身份就沒有用了,文人圈內地位的提升是必然的,還有同窗之類的交集圈子也會不同,隱形的好處也不在少數。

這也是為何甘奇他老爹能隻靠著一個身份,就能發家致富的原因所在。考得中舉子,連給別人家當老師的待遇都要好上不少,若是有幾個相熟的同窗當了官,其中的影響也就更多了。不如何大富大貴,追求一個富還是不在話下的。

報名了,一個多月之後,開封府就會組織考試,這叫作發解試,考上舉人了,明年就可以參加禮部省試。

學習中的甘奇,考前衝刺,那是頭懸梁錐刺股,除了時不時到工地上去轉一轉,幾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連講課都停了。

財政部王安石,也每按時來接受數學與會計課程的培訓,還得給甘奇答疑解惑,甘奇在死記硬背之餘,也開始了刷題模式,刷完題之後,自然就需要王安石來講一講題。

這個刷題,不僅僅是刷策論的題,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麵,那就是經義題,類似於名詞解釋。把聖人的一段話語拿出來進行闡述,宋朝的風氣很開放,這種題目基本上屬於用聖人之言來自己的道理,隻要不反動不胡,你願意把聖人之言怎麼解釋都行,解釋得好,自然就能出類拔萃。

這種開放性的題目,對於甘奇而言,也是優勢。對於甘奇而言,帖經墨義,越多這樣的題目越好,越少那種死記硬背的默寫填空,甘奇就越有優勢。

也就是,宋朝的科舉與明清的科舉比起來,是更適合甘奇來考的。科舉到了明清,就真正慢慢進入了僵化地步,所謂八股文,就是起與明朝,到清朝越發嚴苛,連答題的格式都有明確的規定,而在宋朝答題,文章的格式是沒有規定的,長句短句隨你用,更不需要什麼押韻,就是寫論述散文。

宋朝的科舉考試,其實可以與後世的公務員考試進行類比。考帖經墨義,就是考政治思想,隻是宋朝考儒家思想,後世考社會主義核心思想。考策論,就是考申論,本質上是一模一樣的。

宋朝科舉唯一缺的就是“行測”,就是行政能力測試,行政能力測試,其實可以成就是一個人的邏輯能力測試,考的就是考生對於一件事情的認知能力,能不能看透許多事情的本質問題,能看透事情的本質,才有能力去解決問題。

最後自然就是麵試了,宋朝的麵試官,就是皇帝,皇帝親自麵試你。

認真一語,能考過公務員考試的人,其實都是人才,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公務員隊伍的各方麵素質越來越高,也與公務員考試製度的越來越規範化有很大關係。

真正以應試這一道而言,王安石這個老師,其實比胡瑗還要稱職,隻因為胡瑗是學術派,王安石就屬於務實派了,應試而言,務實派是優於學術派的。

不過胡瑗倒是幫了甘奇一個忙,推薦了一些蔡確這個外地學子,意思就是把蔡確的組織關係掛在了太學之下,這樣蔡確就不必擔憂學籍問題了,中過舉的蔡確就可以直接參與明年的考試。

甘奇在老宅之中一心備考,讀書讀得昏暗地,刷題刷得死去活來,卻忽略了一件事情。

有些事情,終究還是會發生的。

就像關心甘奇備考的吳巧兒,帶著許多補品出城而來,開開心心回到家中,看著甘霸在門口啃著西瓜,還笑著與甘霸道:“呆霸,最近你還不錯啊,好好守著門,不能讓人打擾了乖官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