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四百五十七章 遼國怎麼死?(2 / 3)

所以,遼國皇帝也慢慢學聰明了,開始搞南北合並,也開始搞起了一國一製,更開始學習了大宋的那一套係統。

為什麼學大宋?因為大宋雖然地域廣大,也有南京北京西京東京,但是大宋的皇帝一直就住在東京,從來不用到處亂走,國家也好好的,也不見其他幾個京城裏有什麼人一到晚盯著皇位要作亂,不得不學。

但是,就算遼國這麼學了,終究還是學了個皮毛,沒有弄懂其中真正的機要,問題的隱患依舊未除,所以遼皇還是得疲於奔命,這個京城住一住,威壓一下,那個京城住一住,也威壓一下。

好不容易遼皇耶律洪基想偷懶,行宮別院住一住,休息一下,打個獵什麼的,果然,反賊來了,下兵馬大元帥皇太叔耶律重元,差點就在把耶律洪基給幹死在行宮別院了。

從此,耶律洪基更疲於奔命了。

耶律洪基要到燕京來,倒也不全是因為要恐嚇大宋,就算不出這檔子外交事件,他還是得來,來視察一下南樞密使耶律乙辛的工作。不然耶律乙辛久久不見遼皇,怕他也忘記了皇帝的威勢,心中生起什麼不該有的想法。

皇帝要來,“南院大王”耶律乙辛也著急不已,皇帝要來,皇後太子都會來,耶律乙辛覺得自己的仇人對手也就來了。曆史上,耶律乙辛與皇後太子,也免不得這一遭,互相傾軋至死。

曆史上不是耶律乙辛死了,而是皇後與太子都被耶律乙辛害死了。甚至耶律乙辛還準備害死太子的兒子耶律延禧,後來終於被耶律洪基給弄死了,耶律延禧登基,然後遼國就亡在了耶律延禧手上。

真要起來,耶律乙辛還這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允文允武,有勇有謀,心狠手辣。一個外臣能弄死太子而無事,手段強到難以想象。

如果有個假設,假設耶律乙辛真的把皇孫耶律延禧也弄死了,他自己登基為皇,遼國興許不一定會滅,耶律乙辛的能力比耶律延禧可高明了太多太多。

就是耶律延禧帶著所謂七十萬大軍征討完顏阿骨打,被已經崛起的完顏阿骨打一兩萬人打得丟盔棄甲。不過其中也有原因,耶律延禧帶兵出征女真的時候,遼國上京又有人叛亂想當遼皇,耶律延禧帶著七十萬大軍沒有打過完顏阿骨打,又得回頭平亂,致使潰敗。

也算是佑完顏阿骨打。

遼國,其實亡就亡在三塊地盤弄不攏,上京管草原,中京管遼東,南京(燕京)管燕雲,搞來搞去,一塊地盤都沒有管好。若是再深入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國人政治思想不到位,當官的不能如大宋一般統一思想,都學個聖賢儒家,從忠孝禮儀。

如果真要把這大宋學全了,那就該重文防武,先把忠孝禮儀的文人培養起來,再把武人死死壓製住。遼國也就出不了這麼多內亂之事了。

其實真要比較,到底宋遼,誰好誰壞呢?宋求個安逸,遼保持著他起家時候的傳統,武人強橫,甚至不準契丹人參與科舉,都得學一個弓馬嫻熟。

宋沒有幹過遼,遼也沒有滅了宋。

宋死於安逸,遼死於動蕩。

在這個時代,好像、幾乎、可能……並沒有一個折中的兩全之法。

這也許是時代的局限性。

蕭扈回去了,在燕京迎接遼皇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來了,第一件事是先進封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為魏王,把耶律乙辛哄一哄,如此看重耶律乙辛,也就是讓耶律乙辛念在皇恩浩蕩,好好效忠,不要做出什麼事情來。

耶律乙辛自然感激涕零,把心窩子掏出來,誓要效忠皇帝陛下,百死無悔!

皇帝耶律洪基自然更要表達自己對耶律乙辛的信任,君臣之間,那叫一個和諧友愛。

和諧友愛了,那就該商量正事了,開始朝會。

朝會之上,蕭扈作為當事人,氣憤交加,涕淚俱下:“陛下,臣有罪……宋人早已忘記了我大遼之威勢,如此……臣使宋,顏麵盡失,遞送國書,更受宋人輕慢,臣無能,臣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