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六百零八章 平衡之道,帝王心術(1 / 3)

熙寧三年冬,甘相公時年三十歲出頭,滅亡黨項西夏,鑄就不世之功。

也是在這一年,參知政事歐陽修自請致仕,上乃聽之,放歐陽修致仕養老。歐陽修這一輩子,在官場上功勞不少,最大的貢獻就是扭轉了文壇文風,過錯也有,還有一些難以說對錯的事情。

倒也不是要給歐陽修蓋棺定論,歐陽修著實是個灑脫人物,對於權勢並不貪戀,如今在朝堂之上,他雖然是參知政事,但是多少有些局外人的感覺,所以自請致使,倒是顯出了讀書人的風骨格調。

熙寧三年冬,王安石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甘奇同任宰相。

曾公亮,升昭文館大學士,進魯國公,退居二線。

如今朝中二相,便是甘奇與王安石,這自然是甘奇親手操作出來的,也是製度如此。

一般而言,宰相之位大多時候都是兩人,以前的時代有左相右相之說,以後元豐改製,又會有尚書左右仆射,也是左相右相的意思,還有許多副宰相就不談了。

曾公亮退居二線,五十歲的王安石補上一步,曆史上也本是如此,熙寧三年王安石從參知政事進宰相位。

與曆史不同的是如今的變法改革已是大相徑庭,甘奇的變法與王安石的自然是完全不一樣的。

甘相公出征而回,再坐政事堂,門外等候彙報的人排成了長隊。

作為宰相的王安石陪坐甘奇之側,彙報之人一一而來,司馬光是最先的一個。

從司馬光走進政事堂的那一刻,甘奇總覺得許多事情有些不對勁,氣氛上好像出了點問題。

不過甘奇其實也早有預料。

一個司馬光,一個王安石,其實就代表了甘奇的兩麵。

司馬光代表了甘奇對於名士大儒的那一麵,也是甘奇“用魔法打敗魔法”的那一麵,所以甘奇對司馬光一直是禮遇有加,哪怕司馬光與甘奇說過什麼割袍斷義之類的話語,甘奇也完全不在意,而是不斷忽悠司馬光為他做事。

王安石自然就代表了甘奇改革進取的那一麵,真正的改革之事,乃至經濟往來,甘奇幾乎都交於王安石處理。

所以司馬光內心之中,其實早已認定了甘奇與自己是同一類人,所以才願意為甘奇奔走效勞。但是如今,王安石高升宰相了,司馬光還在禦史中丞,這就讓司馬光心中有些想法了……

因為司馬光如今與王安石的矛盾,已然開始形成,越是甘奇不在京城的時候,兩人之間的矛盾就會越來越顯露,這是沒有辦法的,是兩人從思想上就走不到一起去。

當然,這裏不是說司馬光對權勢如何貪戀,還別說,司馬光還這不是這樣的人,曆史上熙寧三年,皇帝要升司馬光為樞密副使,司馬光因為不能認同王安石,升官也拒絕了,還直接辭官回洛陽了,回洛陽一待十幾年,寫出一本大作《資治通鑒》。

這種人,無論怎麼黑,其實都不能否認司馬光是真的信仰聖賢那一套的,甚至信仰到保守至極。

此時司馬光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了,他這種想法不是因為權勢,而是感覺到了一種背叛之感,司馬光信任甘奇,甘奇卻最信任王安石,這種背叛之感,自然讓人難受不已。

甘奇能感覺到這種氣氛的變化,一邊聽著司馬光彙報禦史台各地監察之事,一邊思索著該怎麼繼續忽悠籠絡司馬光。

此時甘奇對司馬光還是很看重的,隻要籠絡住了司馬光,甘奇就等於自己打入了敵人內部,隻要還能把司馬光忽悠住,那就能繼續用魔法打敗魔法。

所以待得司馬光彙報完畢,甘奇開口:“君實兄,此番介甫進中書門下,乃是陛下之意,而今正是攤丁入畝之事進入重要階段之時,一旦功成,明年便是攤丁入畝準備推廣天下之時,所以這禦史台各地監察禦史之事乃是重中之重,我深思熟慮幾番,準備進言陛下,進君實兄為參知政事,不過,還得兼任禦史中丞,不知君實兄意下如何?”

這是甘奇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司馬光必須不能離開禦史台這個位置,司馬光得在禦史台給甘奇當擋箭牌。

司馬光聞言,稍稍有些猶豫起來,也在沉思,如今甘奇在司馬光心中代表了聖賢子弟,也代表了儒家正統。但是這朝堂之上,甘奇身邊,老是有一個王安石這種異類,讓司馬光無比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