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40節(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方麵把計劃原原本本通知給郭嘉。

有了如此情報不對稱的優勢,郭嘉便可以輕易破壞董承的衣帶詔政變,然後精確定位孫策,實施暗殺,完全讓對手沒有任何反擊餘地——這都要歸功於焦仲卿的存在。

董承在內,肘腋之變最為危險,因此郭嘉或者曹操率先出手,在正月誅殺董承。至於遠在江東的孫策,一直要到四月,才落入許貢門客的弓箭射程之內。

這一前一後的時差,讓史書和後世治史者產生了錯覺,認為兩者是彼此孤立的事件。我們隻有將兩者聯係起來看,才能覺察到其中的矛盾,進而推斷出隱藏在幕後的神秘推手焦仲卿。

至此,這個陰謀的藍圖已經被勾勒得很完美了。可我重新審視整個推論的因果鏈時,卻猛然發現,這一串推理看似合理,可始終缺少一個關鍵環節。這個環節的缺失,讓整個推論都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整個事件中,無論是焦仲卿、孫策、種輯還是郭嘉,他們都擁有鮮明的動機、明確的立場和清晰的身份,可是還有一位關鍵人物,卻顯得麵目模糊。

這個關鍵人物就是秦羅敷。我們既不知道她在廬江的來曆,也不知道她幫助種輯、聯絡孫策的動機何在,她曾經宣稱種輯是她的夫君,這多半也隻是托詞。她就像是橫空出世一般,在曆史夾縫裏驚鴻一現,然後徹底消失。

就像是警察不找出殺人犯的真實動機,就不能算破案一樣,不找出秦羅敷這個人的真實身份和動機,我們就無法宣稱發現了《孔雀東南飛》的真相。

為了彌補這一個缺失,我遍查史書,最後在《三國誌·吳書·周瑜傳》裏發現了這樣一條記載:

〖(周瑜)從(孫策)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史書寫為二橋,後世衍文遂成二喬)〗

這裏的“攻皖”,指的是建安四年孫策攻擊劉勳所在的皖城。在那一次戰役中,孫策攻下廬江,並委任李術為廬江太守。

然後他發現了居住在皖城內的大橋與小橋,並和周瑜各娶了一個。

有趣的是,以孫策娶大橋為起點,曆史陡然加快了速度。以廬江為中心,事件發生的密度間不容發,秦羅敷麵拒使君、焦仲卿休妻、董承遇害、李術兒子婚禮、焦劉殉情等一係列事件旋即發生,直到孫策遇刺為止,讓人眼花繚亂。

孫策與大橋的婚禮,就像是一個開關,開關一啟動,整個事件便開始飛速地發展起來,並在短短半年時間內成熟。

這是巧合嗎?也許是,但如果不是的話,該如何解釋呢?

假如我們大膽地猜測,大橋、小橋其中的一個人——甚至兩個人都參與了——化名為秦羅敷並留在廬江的話,那麼一切疑問便迎刃而解。

秦羅敷身上最大的謎團,是她幫助孫策的動機。而如果秦羅敷就是大小橋的化名,那麼她們協助孫策也就毫不奇怪了。幫自己夫婿,豈不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二橋名義上跟隨著孫策和周瑜離開,實際上卻化名秦羅敷隱藏在廬江,伺機為自己的夫君聯絡舊都故臣。作為雙胞胎姐妹,兩人的相貌十分相似,共用一個“秦羅敷”的未婚女性身份,其中一個人便可以奔走於許都與廬江之間,與種輯、焦仲卿交涉。

於是,我們不難理解,不明真相的焦母為何希望為兒子娶鄰居家的“秦羅敷”,那可是“國色流離、資貌絕倫”的二橋;更不難理解焦仲卿為何一口拒絕這門婚事,因為他恐怕早就猜中了“秦羅敷”的真實身份,他怎麼可能會去娶仇人孫策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