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94節(1 / 1)

一絲絲熏香的氣息……

安靜之中,一聲低低的歎息終於在屋裏悠然響起。

宇文娥英猛地抬起頭來。

這屋裏沒有高案,沒有刑具,隻有一張小小的書案,而坐在書案後的人,赫然是宇文述。他穿著一身官袍,整個人看著格外威嚴,但臉上的神情卻幾乎算得上是和藹。

對上宇文娥英驚愕的目光,他滿是感慨地搖了搖頭:“英娘,看來這幾日你還真是受了不少的苦。是老夫來晚了,大理寺的人怎能如此待你?他們莫不知道你跟那些李家人是不同的麼?”

宇文娥英愣愣地看著宇文述,宇文述的話明明說得極為明白,她卻在腦子裏反複過了幾遍才慢慢地回味過來,他的意┇

三月的長安春風十裏。

雖然皇帝匆匆離去再次帶走了半城的繁華, 不過到了這陽春時節, 無論是曲池之側, 還是在灞橋兩岸, 依舊到處都是尋芳踏青、迎來送往的士子佳人,放眼望去,當真是春意如綠波蕩漾, 別情共柳絲飄搖。

尤其是這個春天。

上巳節過後,從洛陽那邊就陸續傳來消息:三家李姓謀反大案塵埃落地,陛下有令, 三家成年男丁悉數處死, 三族之內全部流放;據說在初五那日,天津橋南三十二顆人頭滾滾落地, 鮮血染紅了長街上的青石,而在定鼎門外,幾百人流放時的哭喊之聲也是久久不絕;據說在洛陽,如今依舊是人心惶惶……

聽到這樣的血雨腥風,長安人在驚歎感慨之餘,更多的是暗暗慶幸:陛下不愛呆在長安也好, 至少這兩年,他們長安人過得可比洛陽人安逸多了, 不用經曆亂兵圍城的動蕩, 不必擔心朝廷秋後算賬的血洗, 更不會在這難得的大好春日裏因為無數傳言而惴惴不安!

這麼一想, 他們眼前的春光仿佛也變得格外明媚了。誰又舍得不出來走動走動呢?

何況在長安這邊, 大家議論朝政也沒有那麼多忌諱,在那些踏春送別的酒鋪水棚裏,時常能聽到一些驚人之語,說的人痛快淋漓,聽的人大開眼界,也不失為春日出遊的一樁樂事。

因此,這一日的午後,當灞橋東岸的水棚裏傳出一聲驚呼時,不少人都悄悄地豎起了耳朵。

這處水棚就設在橋東的柳蔭深處,是為長安人迎送親友時落腳小聚而設,雖是竹木搭成,形製卻頗為精巧,裏頭的案幾坐席也多是竹木所製,自帶一股清涼之意。

那驚呼之人就坐在一張竹案邊上,看模樣是個尋常人家的年輕書生。與他對麵而坐的也是書生打扮,隻是年紀略大,風塵仆仆,見到那年輕書生驚愕的模樣,他的臉上也露出了驚訝之色:“怎麼?賢弟連此事都不曾聽聞?”

年輕書生點了點頭,又忙搖了搖頭:“小弟也曾聽人說,這謀逆案來得有些蹊蹺,卻不曾聽聞,此事就是因為……因為他們的姓氏!可這天下李姓之人何其之多,朝廷難不成還能都殺了?”

年長的書生冷笑道:“這也難說。去歲楊賊作亂,為收買人心,在洛陽城外分發糧米,好些人挨不過餓去領了些回來,後來朝廷清算,領過米糧的不就都被坑殺了麼?那也是幾萬條人命!如今就算殺光天下姓李的不大容易,可誰知會從哪裏開始殺起?”

年輕書生脫口道:“所以李兄你……”

年長書生斷然截住了他的話:“何止是我!賢弟你聽我一句,這兩年還是莫去東都了,科考之事固然難得,總不值得搭上一條命去!你是沒瞧見那幾家的淒慘模樣……”不知想到什麼,他臉色一暗,沒再往下說,隻是仰頭喝幹了杯中之酒,悶悶地歎出了一口氣來。

年輕書生也悶了半晌,又忍不住問道:“可小弟怎麼聽聞,那三家謀逆之事他們自個兒都認了?”

年長的書生“哈”的一聲笑了出來,斜睨著年輕書生問道:“那你可知是誰認了這件事?”

把酒杯往案幾上用力一放,他的聲音不由也提高了幾度:“是那位李敏的正室夫人!按她的說法,當初征遼時李渾就曾謀劃襲擊禦營,好讓李敏做天子。這簡直是荒謬之至!且不說陛下征遼時身邊有多少精兵強將,李渾手裏又能有多少人馬,怎麼就敢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