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002章 人生七年(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自己再陽台種菜省點錢,這很重要。

現在的資本家鼓吹消費,這是很有問題的,中國整體貧困,基本上都要6個錢包養一套房,父母拿出來的首付,可不是他們上個月的工資,而是幾十年省下來的。

豪商劉鑾雄接受采訪,說他26歲的時候,有一個億,當時看上了一件4000塊的衣服,看了三次,最後也沒買,因為他不知道明年生意光景如何,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香。

至於賺錢的方向,末端的新經濟紅利,各學科、哪類型其實都也還行,看肯不肯賣力氣擔風險罷了。

馮嬌最近負責盛唐投資,隻說投資方麵的問題,馮嬌實力在唐覺曉之上,作用相當於企鵝劉熾蘋。

來和唐覺曉彙報最近情況,唐覺曉在看一部紀錄片,叫做《人生七年》。

“怎麼看這個?”馮嬌有些好奇。

這紀錄片挺著名的,拍這個的人進行了社會心理學裏最高深的研究:階級固化。

英國有一句俗語,大概意思就是“七歲看到老”,各國智慧是差不多的,中國也有“三歲看到老”一說。

要真拿一個孩子到唐覺曉麵前,問對方半小時各種問題,唐覺曉能判斷對方一生的樣子。如果沒有什麼意外,至少70%是準的。

這部紀錄片拍14個孩子的生活,從7歲開始拍,隔7年拍一次,一直拍到他們56歲。

這是研究社會心理學最高難題的東西,別人看不奇怪,唐覺曉看就奇怪了。

唐覺曉說:“我對所有人都感興趣,所以我很感興趣90%的人在想什麼。”

把東西放桌麵,馮嬌在對麵坐下,笑道:“國外富裕階層的孩子學法律和醫學,最後年薪數百萬,生活幸福。中產階級的孩子至少也懂公務員穩定,最後也能維持中產。貧困家庭的孩子先天條件就不行,最後隻能去搬磚了。《新約.馬太福音》裏有一句話,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這是經濟學十大定律裏的馬太效應。”

唐覺曉卻是搖頭,說:“現在有點不一樣了,但看到的人很少很少……現在網上有各種資源,比如這個紀錄片,各方麵的高手也上網活動。隻要自己願意,是有辦法變強的,甚至是改變子孫後代的命運……紀錄片裏7歲的富人家庭孩子在看《金融時報》,窮人的孩子在打架。階級的固化是知識上的,是戰略眼光上的,是品德性格上的,是交際圈方麵的,實力足夠的人可以打破階級,而實力可以練出來。”

因為有了孩子,唐覺曉當然得為孩子謀劃,他發現了,父母真的是孩子的起跑線。不過,就算他規劃完善,唐寶寶要真沒天賦或沒興趣,那也沒轍。

思考階級固化一定是為了孩子,不然一個人單身一輩子,好壞都是一輩子,誰會想那麼多?

馮嬌若有所思……

唐覺曉倒沒注意到馮嬌情況,問:“對了,又有人想投資我們的東西?”

“幹淨的錢,誰不想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