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八百四十九章 要想富,先修路(1 / 2)

“放心。”聽得杜錦寧一心想著農業發展,趙晤看她的眼神越發親切,“你原先跟朕提過,還這對大宋的農業有極大的好處,朕可不敢忘記,在潘鴻生出海前,就特意叮囑了他。潘鴻生在奏折裏,找到一些種子,他帶回來了。”

杜錦寧大喜:“那就好,那就好。”又問,“他什麼時候到京?”

“許多人病倒了,他們在廣州要休整幾日。這些禮物在路上走了半個月,現在他們估計已啟程了。最多一個月,就能到京城。”

杜錦寧為現在這種交通狀況歎氣。

“皇上,臣有一建議。如能做到,大宋的繁榮必能再上一個台階。”她拱手道。

她今穿的是女裝,但舉止灑脫自信,行這種男性禮沒有半分違和感。

一聽杜錦寧的建議,趙晤就精神一振。

杜錦寧的建議,就像一盞指路的明燈,總能驅散他對前路的迷茫,為他指明方麵。一樁樁一件件的事實證明,杜錦寧的建議都是高瞻遠矚,十分正確的。

幾個老臣是趙晤的心腹,不止一次聽趙晤讚揚杜錦寧。他們也知道無論是繁榮商業還是出海遠航,都是杜錦寧的提議。此時聽她用這麼鄭重的語氣話,大家佯裝欣賞玻璃器皿的舉動都停了下來,一個個走過來,認真地聽杜錦寧話。

“要想富,先修路。”杜錦寧道,“現在放開路引,繁榮經濟,最大的桎梏就是交通。路不好走,有再豐富的物產也運不出去。比如某地有鐵礦,交通不便就無法開采,即便開采也運不出來;南方莊戶人家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水果,因交通不便無法運到北方,直接爛在當地,北方卻無水果可吃。此類種種,不一而足。”

眾位老臣都點點頭。

他們都有地方從政經驗,杜錦寧的這些情況,他們都很有感觸。

齊伯昆看了趙晤一眼,代他出困難之處:“修路,起來容易,但需要人力物力財力,哪怕從南到北隻修上一條路,都很勞民傷財啊。”

杜錦寧不慌不忙:“所以我現在才這話啊。現在經濟繁榮,貨物交易頻繁,高產水稻再一推廣,畝產上去,稅收是往年的數倍,可取一定數額作修路之用;再者,現在有了新航線,出一次海,收益頗豐,這份收益,亦可抽取一部分用來修路。”

“第三,可以用募捐的形式,招集當地鄉紳富戶,讓他們自願出一部分錢。到時候道路修好,可以在邊上立一塊碑,將資助者的姓名篆刻於碑上。想來鄉紳富戶是很樂意出這部分錢的。”

大家聽得眼睛都亮了起來。

地方上要造橋修路,或遇上災荒,都會召集有錢人募捐。一來二去的次數多了,富戶們也不大願意。但如果把捐錢者的姓字刻於碑上,讓他的名姓千古流傳,想來大家都很樂意掏這份錢。

“這個辦法好。”洪華忠道。

大家都點點頭。

“第四……”杜錦寧還沒完呢。

還有第四?這子的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呀。修路這種大事,別人都愁的不行。到了杜錦寧這裏,一二三四,方法似乎多的用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