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536章 兩嬪(1 / 2)

常言道:幾家歡樂幾家愁。當宜太妃、惠太妃、榮太妃等人得到皇上的親筆手諭,各自歡天喜地地著手準備搬到恒親王府、廉親王府和誠親王府的時候,後宮中那些沒有兒子的先皇嬪妃除了滿眼羨慕之外就是哀歎自己的肚皮不爭氣。然而還有兩個人,她們也都育有分府單過的成年皇子,也具有一定的品級,在後宮中也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還是皇上不可忽視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境遇卻是天壤之別,對此,她們的心中格外不是滋味。

這兩個人就是密太嬪和勤太嬪。密太嬪是十五、十六、十八阿哥(八歲即殤)的生母,勤太嬪則是十七阿哥的生母,十五阿哥與世無爭、無幫無派,十八阿哥早殤,而十六和十七阿哥全都是皇上的左膀右臂,因此這兩位太嬪不僅不是皇上的敵對勢力,相反還是皇上難得的需要格外倚重的力量。

密太嬪與勤太嬪年齡相仿,經曆相似,先皇在世的時候就是宮中頗能說得來的兩個人,隨著各自的兒子紛紛成為皇上的追隨者,相同的利益訴求令她們之間自然而然地更加親密起來。當最後塵埃落定,是皇上登上九五至尊之位之後,兩位太嬪都是苦盡甘來、喜極而泣。從前因為資曆所限,她們既不能像宜太妃等人那樣倚老賣老,也不能像和太妃那樣持寵在身,而是一輩子小心謹慎,無論是服侍先皇還是,半步都不敢錯,盡管她們都有極受先皇器重的兒子可以母憑子貴,但是在後宮中的地位極是尷尬。

現在好了,皇上繼承大統,十六和十七阿哥兩人的風光一時直追怡親王,特別是十六阿哥,因為莊親王無子,這頂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直接戴到了十六阿哥的頭上,十七阿哥也從無官無爵的光頭阿哥一步晉升為郡王,在宜太妃、惠太妃等人灰頭土臉的時候,密太嬪和勤太嬪也終於母憑子貴地揚眉吐氣起來。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她們的好心情沒有持續太久,就因為先皇這道“隨子歸邸而居”的遺旨令心情登時降到了冰點。她們不是有權傾一時的十六、十七阿哥嗎?能夠到自己兒子的府邸頤養天年不是最令人羨慕的事情嗎?她們怎麼還會如此唉聲歎氣、心煩意亂呢?

原來,密太嬪和勤太嬪今年才是四十多歲,而先皇遺旨中能夠達到“隨子歸邸而居”的條件卻是有兩個:一是先決條件是兒子分府單過,否則兒子連自己的府邸都沒有,怎麼可能贍養他們的額娘?第二個就是出宮的太嬪太妃們年齡要年滿50歲。這後一個條件或許是先皇出於為了避免有傷風化、有損皇家臉麵的事情發生而提出來,但正是這一條,將密太嬪和勤太嬪牢牢地禁錮在了宮中,空有兩個手握大權的親生兒子,空有先皇的遺旨在手,卻是享受不到半點恩惠。特別是眼看著宜太妃她們都歡天喜地去了兒子的府上,連惠太妃都能指望養子而脫身苦海,特別是廉親王還是皇上的冤家對頭,她們空有身為皇上心腹的兒子,卻是連八阿哥、九阿哥的額娘都不如,這讓兩位太嬪怎麼能夠心平氣和?

然而她們再有多大的怨氣與不甘,都無法把心中這口憋悶之氣撒到皇上的頭上,畢竟皇上也是在嚴格執行先皇的遺旨。兩位太嬪聯手向皇上提出請求,希望看在十六和十七阿哥的麵上,對她們網開一麵?如果皇上對她們格外恩準,對其它不夠條件的太嬪太妃也否也要求網開一麵?那不是要皇上陷入兩難的境地嗎?她們在後宮中,麵對宜太妃等人的囂張對抗,非但不能助皇上一臂之力,現在反而要扯皇上的後腿,既是給皇上添亂,更是給自己的阿哥添亂。

深明大義的兩位太嬪雖然空有心中極是難過,但是她們左思右想之後,最終不得不割舍了母子之情,為了各自兒子的大好前程,不得不選擇了沉默。

兩位太嬪能夠選擇沉默,而皇上卻是不能。十六阿哥和十七阿哥兩人自幼與他的關係很是親近,緊密程度直追怡親王,在皇上奪取皇權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盡管從道理上來講,這兩個皇弟都是自家人,而且作為臣子他們更應該百般討好他這個皇兄才是,然而不管是報恩也好,或是全力拉攏也好,皇上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忽視與密太嬪和勤太嬪在後宮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