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637章 不好(1 / 2)

吳喜一句“貝子爺聽旨”,十四阿哥再是怒從膽邊生,然而也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於是無可奈何地將那一肚子的斥責和怒罵生生地憋了回去,回了裏間屋換上一身正規衣裳,又淨了手,才重新回了外間屋,這裏早已經由奴才們放好蒲團,隻待他盡快聽旨。

所謂聖旨,不過就是皇上的口諭,因為事發太過緊急,來不及製作專門的聖旨,隻能是由心腹侍衛親自口傳,這也是皇上刻意挑選了吳喜和朱蘭太的原因,畢竟這兩個人都是十四阿哥熟知的奴才。此時當十四阿哥一切準備停當、俯首聽旨之後,吳喜話語不長,言簡意賅地轉述了皇上的口諭,無非是皇太後病重,著十四阿哥貝子允禵回京盡孝,鎮守皇陵人員另外再議這幾件事情。因為當時著急召回十四阿哥,因此皇上還沒有考慮好由誰接替的問題,吳喜朱蘭太已經出發之後,他才另下了聖旨派十五阿哥前往遵化。

直到聽完聖旨十四阿哥才知道他冤枉了皇上,隻是他實在是來不及愧疚,畢竟乍一聽到皇太後身患重病的消息,既是震驚也是心急如焚。特別是皇上竟然以皇太後生病為由急如他立即回京,而且匆忙之間連接替人員都沒有來得確定下來,可想而知聖旨下發之時是多麼的十萬火急,一想到這裏,他的心中不由得一沉:皇兄從來都是辦事沉穩之人,這一回竟然急成這個樣子,額娘這病到底有多重?

對於鎮守皇陵,十四阿哥一直認為是皇上專門為了排擠、鎮壓他的勢力才做出如此決定,一開始還聲勢浩大地鬧了一個多月,然而隨著在這裏呆的日子越來越長,李如柏監視得越來越嚴密,看不到任何希望的他日漸頹廢下去,對於能否回京重振旗鼓已經不報任何奢望。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接到了即刻回京的聖旨,十四阿哥應該是喜出望外的,不過,隻是一個皇太後生病就能令皇上放下戒心同意他回京,實在不是皇上的行事風格。要知道皇上的位子雖然越來越穩當,但也不是固若金湯,同意他即刻回京不就意味著放虎歸山嗎?皇上就不怕他借機生事、舉旗造反嗎?怎麼還會假惺惺地同意他們母子團聚?十四阿哥越想越是覺得實在太過蹊蹺,到底是真的是皇太後病重,還是皇上暗渡陳倉,設下甕中捉鱉之局,就等他往圈套裏鑽呢?因此對於此次進京,他並沒有喜出望外,相反更是心情沉重:

“吳喜,爺且問你,剛剛你說的這些可全都是萬歲爺親口所說?可全都句句屬實?”

“回十四爺,奴才當然所說全是實情,奴才辦差這麼多年,可是知道輕重,無論如何也不敢做那假傳聖旨的勾當,憑白讓腦袋搬了家啊!”

“那爺問你,皇太後現在是怎麼一個情況?兩個月前還到皇陵這裏親送先帝梓棺,長途跋涉幾百裏地都不在話下,這才幾十天的功夫,怎麼就病重了?莫非是萬歲爺故意惹出事端,將皇太後給氣病的?”

“回十四爺,皇太後這些日子確實是有些身子不爽利,但也沒有病得那麼重,而且也不是皇上氣的……”

吳喜被十四阿哥這麼一問,吭哧半天隻說了這麼幾句話,畢竟皇太後訓斥貴妃娘娘導致娘娘小產,小皇子也沒保住,皇上一氣之下遷怒十四阿哥停了祿米,隻是這停了祿米的聖旨還沒有通過官驛正式傳遞到遵化,皇太後就鬧起了禁食鬥爭,引發了這一次的重病。前前後後發生了那麼多的事情,而且全都是一環扣一環,隻要說了其中一件必定就會引發前一件或是後一件。更何況這些事情又是發生在關係最為緊張的三個人之間,吳喜當差多年,當然知道哪些話應該說,哪些話不應該說,那可是皇上的家務事,哪裏容得了他這個奴才傳閑話?若是他提起半個字,十四阿哥定是打破砂鍋問到底,從而引出所有的恩恩怨怨,到時候他可是吃不兜著走了,再是皇上的心腹奴才,隻要看看秦順兒的下場就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了。

從吳喜這裏套不出來半點兒有用的消息,聖旨當前,十四阿哥也沒有了拒不前往的理由。首先拒不回京會給自己找上一個抗旨不遵的罪名,在當前雙方實力極為懸殊的情況下,十四阿哥不想冒這個沒有必要的風險。另外既然吳喜也說皇太後最近貴體欠安,因此他額娘病重的消息應該不會空穴來風,於是十四阿哥的心裏開始對皇太後的病情份外擔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