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674章 墨寶(1 / 2)

隨著皇太後百日孝期即將屆滿,按照皇家喪儀的規矩,紫禁城立即拉開了梓宮入葬遵化景陵的序幕。

按照大清慣例,先皇陵寢的地址由其本人確定,但是陵寢的名稱則需要交由嗣皇帝定奪。早在二月十七日的時候,麵對諸王大臣呈送上的九個名字,皇上用針刺破手指,將“景陵”二字圈定,從此,康熙皇帝的陵寢名稱正式確定為“景陵”。

由於附葬的皇太後(德妃)、皇太貴妃(敏妃)均已過世,先皇的梓宮此時也安奉在景陵的享殿,隻是尚未正式下葬地宮而已,因此此次恭送皇太後前往遵化下葬的同時,還將舉行先皇和皇太後梓宮正式下葬儀式。

皇上對於自己皇阿瑪的喪儀盡心盡力、親力親為,事無大小、巨細,全都考慮得格外周道,特別是對於景陵的碑匾,由於碑匾是整個陵寢的門麵和招牌,因此他更是萬分重視,極為用心。

景陵的碑匾出於何人之手,皇上一直在猶豫,畢竟他自己的書法造詣極高,因此是由自己親自操刀還是交由當朝極負盛名的文人墨客代筆,困擾了他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過由於皇上對自己的書法造詣曆來都非常自負,而且他的書法也確實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具備自負的資本,於是暗地裏已經悄悄地寫了不下上百個“景陵”二字。然而像他那樣自負至極之人竟然也有了不自信的時候,反反複複寫了很多遍,前後曆時長達近一個月的時間,或許是寫得太多了,引發了視覺疲勞,又或許麵對的是他最為敬重的皇阿瑪,有一股莫名的情緒在作怪,以至如此自負之人突然間找不到了自信心。

由於是為先皇的陵寢書寫牌匾,原本就是追求盡善盡美的他,在此時更是陷入了無以複加的極為苛刻的境地。無論怎麼寫,他不是認為這個提筆不夠遒勁,就是認為那個落筆綿軟沒有氣勢。為了防止自己心浮氣燥,他甚至改變了以住見針插針的方式,而是在繁忙的政務之餘,特意安排夜深人靜無人打擾的這段時間,先是焚香、沐浴、更衣,再靜讀一會兒禪經,這才來到書案前麵凝神靜氣,提筆落字,然而即使如此靜心,即使寫了有上百遍,他仍是挑不出一幅令自己滿意的墨寶,懊惱至及的他將筆一扔,索性生起悶氣來。

生悶氣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思來想去,他終於還是決定對這件事情采取廣納賢士的策略,於是一聲輕喚,就見高無庸立即應聲進了屋來。

“回萬歲爺,奴才在。”

“傳朕的口諭,令誠親王、淳親王恭寫景陵碑匾,令翰林院中所有善書的翰林們,一並恭寫,此事需盡快,限三日內完成。”

誠親王不必多說,世人稱其為三阿哥,作為一名學識淵博的學者,無論是著書立傳還是書法水平,均有突出表現,特別是書法,京城好多皇家建築及園林都留有他的墨跡,因此被皇上點名根本不出任何人的意料之外。

淳親王,世人稱其為七阿哥,於今年四月份剛剛被皇上晉封為和碩淳親王。七阿哥自幼既身有殘疾,因此從他剛一出生的時刻就注定了與儲君無緣的命運,也正是如此,他才能夠躲開了既血腥又殘酷的奪嫡之爭,也能夠將自己所有的心思和注意力放在學業上,從而成就了另一位出身皇家的書法高手。對於自己七弟的書法水平,皇上當然是了如指掌,正所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皇上自己本就是善書之人,能被他點名前來書寫先皇碑文、牌匾,可見這兩位親王書法水平在所有的皇子阿哥之中堪稱翹楚。加上皇上本人,已經有三位頂級書法高手參與到了景陵碑匾的書寫之中,然而皇上還是放心不下,又特意命供職於翰林院的官員們,無論官級大小、職位高低,隻要是能書善墨之人,都要為先皇的碑匾貢獻墨寶。皇上如此禮賢下士、求賢若渴之舉,一改從前剛愎自用、一家之言的作風,頗有廉親王廣納賢士的風範,可見他這片誠孝之心,日月可鑒。

八月初十日,這一天是皇上限定的交稿時間,所有墨寶收集齊全,呈上禦覽。皇上見到這些形式不一、風格迥異的作品,一時也是挑花了眼,拿不定主意。思前想後,還是決定聽一聽各位王公大臣的意見。

在傳旨之前,他特意命高無庸將這此書法作品的順序打亂,不按官職高低來排列,而是胡亂地隨意擺放,同時還隱去了署名每一幅字的題字和款識,為的就是他想要聽到最真實的評價和意見。待一切準備就緒,當包括誠親王、淳親王在內的眾王公大臣一並到齊後,他開門見山地對眾人就此事的原委進行了一番詳細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