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二十、跟不跟著走(1 / 3)

看完結好書上【完本神站】地址:

(原刊《長沙晚報》)

一、樹倒猢猻散

龐元英《談藪》有如下一則:

曹詠巴結秦檜做了大官,春風得意,來巴結他的人很多。倒是他的妻兄厲德斯硬是不肯來巴結,不管曹詠來軟的還是來硬的,厲德斯就是不買賬。

後來秦檜一死,秦黨立刻失勢。這時厲德斯才請人給妹夫送了一封信,拆開看,原來是一篇《樹倒猢猻散賦》。

“樹倒猢猻散”的成語,便是從曹詠和厲德斯的故事中來的。

猢猻們在大樹上吃,在大樹上玩,它們對樹的攀緣依附(也可以是“巴結”)出於性,無怪其然。大樹一倒,不能再提供吃提供玩了,失去了攀緣依附的價值,則“猢猻散”亦是必然的結果。——它們又要爬另一棵大樹去了。

初讀此篇,獨怪妹夫何以軟硬兼施,硬要大舅爺來拍馬屁。慢慢才悟出,樹大了必也有想要猢猻來爬的癮。別人都來爭拍馬屁,你有什麼“特殊”,居然敢不來拍,豈非跡近異己,不敲打你一下還行麼?

二○○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二、死不當宰相

孔平仲《珩璜新論》有如下一則:

當上宰相,恐怕是想當官的人最高的追求。可是漢武帝連殺幾位宰相以後,公孫賀想起前幾位的結局,便哭著不肯接受任命。結果他還是被迫當上宰相,終於被滿門抄斬了。

生病而死,恐怕是每個人都很害怕的事情。可是在武則鏟除李姓時,許王李素節被押往京城,路上聽到人家哭喪,想到李家人連連被殺,居然不勝感慨地道:“能病死在床上多麼好啊,還用得著哭嗎?”結果走到龍門驛,他就被活活勒死了。

我讀漢武“秋風起兮白雲飛”和武後問“宰相因何失此人”時,常不禁微笑,覺得古今人情畢竟相去不遠。但看到《珩璜新論》中這些殺人、被殺的表演,尤其是台詞如此精彩絕倫,又像突感風寒,打起寒噤來。

古人雲,“以史為鑒”。其實曆史乃是一麵孽鏡,照出來的是人們的前世和來世。無數相斫中反映出來的人性的橫強和軟弱,無奈和悲哀,都能超越時空映現在眼前,真比賈祥正照風月寶鑒還有趣。

二○○五年五月三十日

三、狗比主人凶

王明清《玉照新誌》有如下一則:

宋仁宗修了新宮殿,百官照例要作詩祝頌,有人寫的詩中有兩句很觸犯忌諱:

秦始皇、唐明皇新皇宮剛造成

陳勝、吳廣和安祿山便起了兵

被檢舉出來,呈交皇上。皇上卻隻念了頭一句:

上高台,紅袍執事官引導前行

立即表態:“這算什麼詩,還值得看麼?”便丟在一旁不再過問了。其實皇上哪裏沒有看全文,不過是不想鼓勵檢舉揭發,不想懲辦寫詩的人罷了。此真堯舜之用心,難怪他能夠享國長久。

西洋俗話,“狗比主人凶”,讀此乃深有同感。夫狗與主人,立場並無二致,一個要揭發檢舉,一個卻假裝胡塗者,無他,不過是所輕重不同罷了。狗看重的隻是桌上的一塊骨頭,主人看重的則是自己整個的家業。在被咬的人看來,也就是所謂“閻王易見,鬼難纏”。

此文雖似歌德,實是但丁。宋仁宗有沒有“堯舜之用心”很難,不像雍正皇帝那樣挖墈尋蛇打則是肯定的。這與其是為了“保護”寫詩的文臣,還不如是為了他自己“享國長久”。

二○○一年六月六日

四、黃庭堅之死

陸遊《老學庵筆記》有如下一則:

黃庭堅受了“除名羈管”的處分,被送到了宜州。

宜州沒有旅館,也沒民房可租,隻能住廟,而廟裏卻正在慶祝皇上生辰,隻好住進一處破城樓。這時正是“秋老虎”大熱,城樓上成了蒸籠,悶熱得簡直沒法待。

有忽然下了雨,範寥(字信中)趁氣稍涼去看黃庭堅。隻見他坐在矮涼床上,把雙腳從欄杆中伸出去讓雨淋著,臉色紅紅的像喝了幾口酒,見到範寥,很高興地喊道:

“信中呀,我這一生一世,沒有比此時更快活的啦!”

沒過幾,這一代詩人便死在宜州了。

有人,中國文人全靠有阿q精神才能活著,觀夫“江湖夜雨十年燈”的作者以能從蒸籠裏把腳伸到外麵淋雨而感到“快活”,豈非明證?

其實不然,正因為有的(絕非全部)文人有骨頭,有誌氣,敢於蔑視權威的苛虐,他們才能苦中取樂,才不怕“除名羈管”,不怕住破爛城樓,像黃庭堅這樣。請問讀者,世上能有這樣的阿q麼?

二○○一年六月二十日

五、拿出來看看

《戰國策·秦三》有一個範睢給君王聽的故事:

鄭國人將沒加工的玉石叫做“璞”,周地人將沒熏製的老鼠肉叫做“樸”。有個周地人,在一家鄭國商人門前吆喝道:“賣樸啊!”鄭國商人以為是賣璞的,答應要買,請他先拿出來看看;一看原來是老鼠肉,忙聲對不起,不買了。

範睢接著道:“如今平原君名滿下,其實他的‘主父’被困死在沙丘,他卻仍在趙國做大臣,可見其人不過如此,各國君王卻還在爭著他好。為什麼各國君王竟不如那位鄭國商人呢?就因為隻聽虛名,不肯要叫賣者把實際貨色拿出來看看的緣故啊。”

璞-樸同音,而實際上,卻一個是玉石,一個是老鼠肉。可見下事物,光聽不看,未必相符,更不要有意製造偽劣,魚目混珠了。

範雎對平原君“名過其實”不以為然,但“實”還不如平原君而“名”則過之的正複不少。他們裝在袋子裏的究竟是玉石還是老鼠肉,的確要先拿出來看看才行,在向他們表態想要之前。

二○○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六、明白人難做

《戰國策·秦二》有雲:

名醫扁鵲去看秦武王,王談到自己的病,扁鵲給他治。王身邊的人卻七嘴八舌,什麼,“大王的病跟耳朵有關,跟眼睛也有關,不容易治,隻怕治得不好反而會影響聽力和視力”。得王沒了主意,隻好告訴扁鵲。

扁鵲一聽,十分生氣,將拿在手裏準備施治的砭石往地下一丟,對武王:“您要明白人幫你辦事,卻又要這些不明白的人來三道四;國家大事如果也這樣辦,秦國就會亡在您的手裏。”

明白人就怕碰不明白人。在看病這件事情上,扁鵲當然是個明白人,但他亦無法使秦武王不去聽那些不三不四的話,隻好氣得砸家夥(砭石是一種尖石器,古代沒有金針,以此作針灸治病)。

扁鵲到底給秦武王施治沒有,未見記載。沒施治當然亦無礙扁鵲之為良醫,吃虧的隻是秦武王的身體,那些七嘴八舌的人倒並不會受到絲毫影響。可見明白人難做,倒是不明白的人亂發議論卻毫不費力,二千三百年前即如此矣。

二○○一年七月四日

七、歐陽修教子

歐陽修有《誨學》一文,試今譯如下:

玉石不經過切削打磨,不能雕成精美的玉器;人不學習不接受教育,不會懂得知識明白道理。但人和玉石畢竟有所不同,玉石即使不加工,本質上仍然是玉石;人卻是有生命的,不斷地在生長變化,不斷地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人如果不學習不接受教育,便無法使自己向上,成為高尚、有用的人,甚至會變壞、墮落。這一點,總要時刻記在心裏才好。

這是歐陽修寫給他第二個兒子歐陽奕的一篇短文。“玉不琢,不成器”等幾句,後來進了《三字經》,不過為了趁韻,把“不知道”改為“不知義”了。接著的“苟不教,性乃遷”,也是“人之性因物則遷”的韻文化。

這裏到的“性”即性,亦即人性。動物行為學者認為,學習(換個角度便是教育)是動物的性。但我們看動物園馬戲團培養教育出來的老虎,雖然斑毛白額依然,卻見了公雞也害怕,隻會在鞭子下麵馴服地站起來打恭作揖,然後伸長頸根等冰凍牛肉吃。此則已滅盡了呼嘯山林的虎性,成為枉披著一張老虎皮的畜牲矣。乳虎本是要在叢莽捕獵的自然生態中進行學習的,萬物之靈卻硬要把它裝入鐵籠來施教,故爾如此,哀哉!

二○○一年八月一日

八、趙夫人嫁女

《世新語·賢媛》有如下一則:

趙夫人嫁女,女兒即將出門時,特別叮囑她:“到了婆家,切記不要爭著做好事啊。”

女兒覺得奇怪,便反問道:“不做好事,難道要做不好的事麼?”

“好事還不要爭著做,何況是不好的事呢。”趙夫人。

趙夫人是三國東吳人,學問很好,曾著《列女傳解》,作賦數十萬言,為著名的賢母。她嫁女時的話十分有名,曆來多有詮釋,我覺得餘嘉錫先生得最好:

蓋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願其遇事表暴,斤斤於為善之名,以招人之妒嫉,而非禁之使不為善也。

但我還想略為補充。

趙夫人當然知道自己的女不會做壞事,怕就怕她一過門就想當好媳婦,不顧客觀的條件,不量本身的實力,急於去做好事。殊不知下許多壞事,往往都是因為急於做好事出成績造成的,古往今來,例子真是不勝枚舉。至一個家庭,如陶朱公的大兒子急於盡“家督”之責,結果害了弟弟;大至一個國家,如“*”急於大煉鋼鐵超英趕美,結果搞出了“*”。出發點亦未必不是想做好事,而後果則遠遠不止是“招人妒嫉”了。趙夫人有見及此,豈止修身齊家,即治國平下也足夠了。

二○○一年九月五日

九、鳳凰不如我

李時珍《本草綱目》介紹中藥“五靈脂”雲:

有味中藥叫五靈脂,是寒號蟲的糞便。寒號蟲又名曷旦,是一種飛禽,生活有季節性,多見於五台山一帶。狀如雞,四足間皮膜如翅。夏季毛色鮮明,叫聲像是在自鳴得意:

鳳凰不如我!鳳凰不如我!

冬毛落,冷得受不住,叫聲又像是在喊道:

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其糞便堆積在棲息處,氣味很難聞,正常的像豆粒,有時卻如糊如糖,黏結成塊。采集者常摻雜砂石出售,購買時應選擇裏麵糖心外麵潤澤的。

這是李時珍《本草綱目·禽部》中的一則。《本草綱目》記錄藥用動植礦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很多都是實際觀察的結果,成為藥物學和分類學的世界名著。但古人格物難免粗疏,又容易信從舊。寒號蟲本是要冬眠的蝙蝠,卻成是“飛禽”,叫聲也是在“寒號”,便不很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