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章 《素鼎錄》:金石鑒定的權威秘笈(2 / 3)

“甭看了,這裏隻是個原料加工廠,正式注冊過的。正經地方可不在這兒。”鄭國渠。

我們進到廠子的辦公室,鄭國渠一屁股坐到辦公桌後,端起搪瓷缸子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水:“太久沒倒鬥,下去轉一圈嗓子裏都是土。”他放下缸子,衝我一伸手:“先把《素鼎錄》拿來。”

“我沒帶在身上,還放在北京家裏。”

“你把地址告訴我,我派人去取。取回來了,咱們再往下。”

我搖搖頭:“劉局派了人一直盯著我家,你們的人去了,隻會是自投羅網。”

鄭國渠眼神一下變得陰冷起來:“那我怎麼知道你的是真話?”我指了指自己腦袋:“《素鼎錄》我看得爛熟,都記在這裏了。”鄭國渠思考了一下,一抬下巴,鄭重連忙把那一口袋明器掏出來擺在桌子上。裏麵一共是三件,兩件陶壺,一柄斷了柄的龍頭青銅帶勾,像是西漢初年的東西。

“你既然是白字門的,應該能看出這幾樣東西有什麼名堂。”

我隻略掃一眼,便笑起來:“什麼名堂不好,反正你這次運氣可是不怎麼樣。”鄭國渠被我中了心事,悶悶地哼了一聲,旁邊鄭重臉色也變得不大好看。

帶勾這東西,是古人用來勾腰帶的。古人衣著有嚴格的講究,隻有貴族的衣袍才用得著金屬帶勾,所以青銅帶勾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一個有青銅帶勾作為陪葬的貴族墓穴裏,他們居然隻拿到兩個陶壺,恐怕那個墓穴早已有盜墓賊光顧,把大部分值錢的都卷走了。

我估計,就連那個盜洞,都是老洞。鄭國渠他們動手晚了,隻是利用這個通道下去撿個漏而已。

被我破了尷尬,鄭國渠也無心再盤問。他讓鄭重拿來一疊題頭印著“鄭別村農用機械加工廠”紅字的信箋、一支鋼筆和一瓶墨水:“你就在這裏把《素鼎錄》默寫出來吧。”

“那麼我要的東西呢?”

鄭國渠道:“寫完我自然拿給你。”

我“啪”地把鋼筆擱下:“不行,你現在得拿給我,不然我一個字都不寫。”

我倆對峙了一陣,鄭國渠大概覺得反正我也跑不掉,就退了一步,讓我繼續寫,鄭重在門口看守,然後他自己走了出去,去給我取來。

辦公室隻留下我一個。我鋪開信箋,一筆一劃地寫了起來。《素鼎錄》雖然是白字門的秘籍,但我並沒有把它捂在手裏的心思。鑒古技術日新月異,造假技術也不斷創新,《素鼎錄》裏雖然有些好手段,但早晚都會過時,這時候再講究什麼不傳之秘,未免太落後於時代了。

我唯一的顧慮,是鄭國渠學到了這些東西,造出更多贗品,違背了我不碰假貨的原則。於是我沒有默寫原文,而是把加密的文字默寫下來。如果我不出密碼,鄭國渠就和黃家一樣,偷了也是白偷。

想到這裏,鋼筆的筆尖猛然一頓。我突然想到一件事:黃家偷那本《素鼎錄》,真的是為了得到白字門的秘籍嗎?

我聽藥不然,五脈改組為鑒古學會以後,各家都有意識地跟大學、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合作,不斷有新的鑒偽手段被開發出來——其中尤以黃家和藥家最為用心,因為高科技對鑒定青銅器、玉器和瓷器特別重要。一本民國時期的《素鼎錄》對黃家來,究竟有多大意義,這個實在很難講。

目前我所知道的牛皮鑲銀筆記,一共有三本,一本記載了白字門的鑒古技術;一本留在日本,據是木戶有三親筆所寫,內容不詳;另外根據付貴的法,還有第三本筆記,在許一城死後不知所蹤,寫的什麼內容不清楚。根據我的推斷,剩下兩本筆記裏,很可能是記錄著木戶和許一城191年7月到9月這期間發生的事情。

這三本筆記外貌都一樣,都是粗糲的牛皮封皮,四角嵌著蓮瓣銀,光看封皮沒什麼區別。黃家那次派人去我家裏偷東西,恐怕是誤以為我家裏藏的是記錄191年之謎的筆記,結果拿到手一看,發現隻是用處不大的《素鼎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他們那麼痛快地把筆記還給了我。

但黃克武還是不放心,便把黃煙煙派到我身邊,名為協助,實為監視。送我的那個青銅環,想必也是故意讓人誤會他要招我為孫女婿,好掩人耳目吧。

想到這裏,我脊背一陣發涼,不知道這個推測是杞人憂,還是黃克武這個人算計太深。

黃家對191年之謎如此緊張,要麼是急於知道什麼,要麼是急於掩蓋什麼。無論是哪一種,我都絕不能在他們的視線下繼續追查,這次擺脫黃煙煙,正是個好機會。隻是跟著鄭國渠這麼個危險分子,不知道是不是正確選擇。

“爺爺,您到底做了什麼事情啊……”我仰起頭來,向著空喃喃自語,感覺有一張隱約可見的大網籠罩過來。

我埋頭寫了大約一個多時,門被推開了,鄭國渠夾著一個木匣子進來。

“你寫多少了?”他劈頭就問。

“我要的東西呢?”我也毫不客氣地頂回去。對鄭國渠這樣的梟雄來,低眉順眼隻會被他吃得死死的,我得利用手裏的優勢,爭取有利位置。

鄭國渠晃了晃匣子:“都在這裏頭。你寫完了自然給你。”

“我要先看。反正我在這裏又跑不了,不定你的東西裏有我想要的,我一高興多想起來幾條。”我索性放下筆,雙手抱在胸前看著他。鄭國渠知道我跑不了,於是隻狠狠瞪了一眼,沒再堅持。他帶來的匣子,是個檀木匣,外頭畫的是鴛鴦戲水圖,用指頭一推,頂蓋就縮了回去,頗為精致。

匣子裏擱著一張紙和一堆灰白碎片。我一看到那些碎片,臉色頓時難看起來。那些是鏡子的碎片,而能被鄭國渠特意拿過來的,毫無疑問是那麵海獸葡萄青銅鏡。

“我從付貴那裏買來的時,已經是這副模樣了。”鄭國渠。

我眉頭一皺,當初付貴可沒提過這個細節。這鏡子裏可能存有重要線索,不知道碎了以後,那些線索是否還在。我心地用手指去摩挲那些青銅,把殘片一一拿起來看。在其中一片比較大的鏡背碎片上,我發現有些浮雕字形,連忙去看其他的,很快被我找到三四片可以拚接到一起的,已能勉強分辨出兩個殘字。

兩個字是“寶誌”,其中“寶”字少了蓋頭,“誌”字缺了底部。

寶誌?寶誌是什麼意思?我和鄭國渠都有些茫然。除了這兩個字以外,那鏡子的殘片再無其他可值得注意之處。

“這鏡子的背紋除了海獸與葡萄紋以外,還有一個扭結,是大唐皇室的標誌。這鏡子估計是宮裏用的。”鄭國渠指點道。

我拿著鏡子殘片看了一圈,忽然想到一件事:“我看你對這鏡子也不是很上心,當初為何要去買?”

鄭國渠翻翻眼珠:“你看了那紙就知道了。”

我這才想起來,匣子裏還疊著一張紙。這紙已經泛黃,年頭估計相當久了。我把紙拿出來心攤開,發現這是一份民國時代的合同紙。上麵墨字龍飛鳳舞,大概意思是,茲有古董商人許一城,雇傭鄭虎參與考古隊工作。雇傭日期是從191年的6月到7月,落款是許一城的落款和兩個鮮紅的手指印。

“鄭虎就是我大伯。”鄭國渠補充道。

我一看落款時間,民國二十年,正好是公元191年。那一年7月中,許一城和木戶有三脫離李濟的大考古隊,單獨出發前往不為人知的地點。從這份合同來看,他們不是兩個人去的,至少還有第三個人——鄭國渠的大伯鄭虎。

我看著這份合同,卻總覺得不大對勁。鄭家是世代做青銅器贗品的,算是許家的對手。許一城去執行這個秘密任務,不從五脈裏選人,怎麼從對手家裏找幫手?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許一城這次出發有意隱瞞五脈。他不告訴族人,卻帶了一個敵人和一個日本人,實在是蹊蹺。

我放下合同紙:“你大伯……還健在嗎?”鄭國渠聳聳肩:“解放後當地主惡霸判刑,死在監獄裏了。”

“呃……他生前有沒有提到過,許一城雇傭他去哪裏?”

鄭國渠搖頭道:“我大伯沒跟人詳細過,不過他應該去的是岐山縣,呆了一個月就返回安陽了。他後來有一次喝醉了,吹噓就連許一城都要找他鑄東西——我大伯是那一代最好的青銅工匠,造出來的綠器就連五脈都看不出破綻。”

“鑄的什麼?”

“好像是個關公。”鄭國渠似乎也覺得莫名其妙。

我捏著下巴,陷入沉思。難道是許一城讓他做贗品騙人?但這不符合五脈的行規,更不符合許一城的為人。我抓起那些鏡子的碎片,抱著最後一線希望問道:“你為什麼要從付貴那裏收這麵鏡子?你大伯是不是認識付貴?”

鄭國渠笑得很陰冷:“嘿嘿,豈止是認識。許一城事發之後。我大伯也被叫去審問,審他的人就是付貴,因為證據不足,他被釋放了。然後到了解放以後,這筆賬又被人翻了出來,結果我大伯被關到監獄裏,你可知道舉報的人是誰?”

“是誰?”

“嘿嘿,就是黃克武。”

我聽到這名字,心中一驚。想不到鄭國渠這一族,跟付貴、黃克武都有些牽連,更跟黃家勢同水火,有著大仇。

按照我的想法,應該是鄭虎知道許一城的一些事情,便從付貴手裏買來銅鏡,試圖找出線索。結果黃克武突然出手,想奪取銅鏡,所以施展手段將其害死。可是鄭國渠的話馬上就否定了我的猜想:“銅鏡是前兩年剛買的,有人告訴我,這東西放在手裏,將有大用。”

“是誰?”

“我不知道。”鄭國渠迷惑地,“那個人是我的一個老主顧,但隻用電話溝通,我從來沒見過,給錢倒是很爽快。”

我還想再問,鄭國渠不耐煩地打斷我的話:“你問得也差不多了,我的東西呢?寫好了沒有?”鄭國渠徑直走過來,抓起稿紙掃了一眼,勃然大怒:“操,你寫的這是什麼鬼東西!”

也不怪他發怒,我寫的都是加密後的《素鼎錄》,這是一個預防措施。我把加密的事情告訴他,然後密碼必須等到我安全離開這個村子,才能告訴他。鄭國渠氣鼓鼓地瞪著我,仿佛要把我撕碎,但末了還是放下了拳頭,沉聲道:“繼續寫!”

我們倆正在僵持,這時鄭重推開門,滿臉驚慌地跑過來:“不好了!黃家的那個女人帶著警察進村了!”

“好快!”

這前後才三四個時,黃煙煙就已經帶人找上門來。以她的縝密心思和勢力,恐怕這村子附近的通路都被封鎖了。鄭國渠冷笑一聲,一指我:“老七,你把他給帶到坑裏去,黑前別回來。”

完鄭國渠把東西收回匣子裏,自己拿在手裏,沒有交給我的意思。不過我也不在意,我想要的,是線索,而非器物。

鄭重拽起我要走,我一扯胳膊道:“別像抓犯人一樣,我又不會跑。”鄭國渠在一旁輕咳一聲,鄭重隻好鬆開手,在前頭帶路,我們倆離開了屋子。

遠遠地,我已能聽到警笛聲,似乎還不隻一輛。鄭別村民風彪悍,又長年經營造假,這種場麵見得慣了,鬥爭經驗豐富。眼看警察過來,村子裏的人也沒多驚慌,該幹什麼還幹什麼,連狗都不怎麼叫。我跟在鄭重身後,在如同迷宮般的村子路裏七轉八繞,開始我還試圖記路,到後來徹底被繞暈了。鄭重帶著我,也不知怎麼走的,巧妙地避開了盤查的警察,從另外一個方向離開村子,鑽進附近的一個山坳裏。

這個山坳很隱蔽,從外麵看隻是一片長滿繁茂槐樹的山坡,沒有任何人工建築的痕跡。等到我們穿過槐樹林,爬上高坡以後,視野立刻為之一變。從坡頂向裏,在槐樹掩蔽之下,整個坡勢陡然塌陷成一個的凹陷盆地,好像一個的火山口。

“火山口”的底部是一片平地,上麵搭著幾個簡易工棚。工棚前有三四個兩米見方的坑,坑上都蓋著木板。坑旁散亂地堆放著各種各樣的青銅器,有爵有簠,有壺有盤,甚至還有兩根大戈與一尊鼎。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同樣的特點:表麵很光滑,一看就是新造出來的,和掛滿鏽蝕的青銅器真品氣質大不相同。

鄭重帶著我走到一處工棚,指了指裏頭的一張行軍床:“你就先在這裏待著吧。”我注意到,那些坑土的顏色與周圍大不相同,呈現出暗褐色,還微微散發著酸臭的味道。“這裏……是你們坑鏽的地方?”

“哼,老大倒是挺看重你,這個坑村裏都很少人知道。”鄭重搬了把板凳,坐到我旁邊,語氣有些不爽。他沒不,顯然是間接承認了。

我心裏“咯噔”一聲,心這回可有麻煩了。

青銅器造假的工序裏,有一道至關重要的過程,叫做“坑鏽”。將新造的青銅器埋入坑中,坑土烤熱,潑入陳醋,再加土掩埋,幾工夫,就能咬出與老器一模一樣的鏽蝕出來。添加不同的化學藥劑,鏽蝕風格都有不同——鄭國渠想要我的《素鼎錄》,目的之一就是想知道有沒有獨到的坑鏽配方。

與此同時,坑鏽也是警方認定文物造假的關鍵性證據。沒有這道工序,鑄造青銅器不算違法;被查出有坑鏽的行為,才會被認定是蓄意造假。所以每一個造假窩點,坑鏽工坊都藏得極為隱秘,輕易不示於人。現在鄭國渠居然讓人把我藏到了這麼隱蔽的地方,要麼是對我太放心,要麼就是不打算讓我離開了。

這家夥做事,實在是狠辣果斷,毫不拖泥帶水。

我躺到行軍床上,開始眯著眼睛打盹。鄭重身負監視之職,不敢睡覺,可看我這麼一副悠閑的樣子,又恨得咬牙切齒。他坐在板凳上,顯得十分煩躁。

“阿嚏!”

我忽然打了一個噴嚏,揉揉鼻子:“怎麼這裏好冷啊。”

“扯淡。”鄭重撇撇嘴,此時大約是下午一點多,雖然坑底大部分空都被茂盛的槐樹遮擋,但透下來的陽光很充分,曬在身上暖洋洋的。

“真的,不是那種冷,是陰冷。”我抱著胳膊,翻了個身,嘟囔了一句,“難不成真是那古墓鬧的……”

鄭重一聽“古墓”倆字,耳朵立刻豎起來了:“你什麼?”我連忙擺手,表示沒什麼沒什麼,鄭重反而起了疑心。他今倒鬥一無所獲,心裏正憋著一口悶氣,對這些字眼都特別敏感。

他再三追問,我隻得無奈地問道:“那個墓室,你今下去過沒有?”鄭重回答:“下去了,墓室的石門就是我挪開的。”我“哦”了一聲,又問道:“那你還動了裏麵什麼東西麼?”

“裏麵狗屁都沒有,掏了半才掏出那麼點破東西。”鄭重恨恨道。

我搖了搖頭,不對,你肯定還動過別的東西。鄭重急了,一共就挖出那三件玩意,多一件都沒有。我就問,你動沒動過遺骸?鄭重往地上吐了口痰,換了個不安的姿勢,幾根死人骨頭而已,有什麼大不了的。

我搖搖頭:“晚了,晚了。”鄭重一聽,眼睛瞪得溜圓,問我什麼晚了。我頗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雙手枕在頭後,翹著腿在行軍床上:“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我聽一個江湖上倒鬥的朋友,從前有一夥盜墓賊,去挖一座春秋時代楚國的貴族墓。帶頭的那個進了墓室,結果不心把棺槨裏的屍骸給毀了,骨頭扔了一路。他拿了明器高高興興地往回爬,結果差一米到盜洞口的時候,卻無論如何也爬不上去了。眼看快亮了,他的夥伴也急了,拿手電往下照,這一照可不得了,看見他的背上,不知何時多了一個長發女人,臉煞白,背高高拱起來,正好卡在盜洞裏。盜洞很狹窄,他轉不過身來,隻能把明器一件一件往下扔,扔一件,那女人的背就平下來一分。一直到明器都扔完,女人的背才直過來,正好緊貼著那個人的背。那人嚇的要死,拚命要往上爬,這時候那女人在他耳畔了一句話。”

“是什麼?”鄭重完全被我的話吸引住了。

“明器還完了,接下來該算我屍骨的賬了。”

鄭重的表情瞬間變得很驚恐,他坐立不安,甚至還回頭看了一眼。

“有點冷了?”

鄭重不情願地點了點頭。

“我告訴你為什麼冷。凡是下了墓穴,都會帶上來點什麼不幹淨的東西,尤其是惹起墓主怨氣的,更是不得了,就像那個盜墓賊一樣。咱們運氣好,前麵已經有過一個盜洞,所以沒那麼大危險,但有一個麻煩之處……”

“是什麼?”鄭重急著問。

“咱們倆待的地方。”我指了指頭頂,“槐樹是五陰之木,能積聚陰氣,營造陰宅。這個坡上遍植槐樹,可以每一棵樹,都是一副棺材。咱們倆帶著陰氣過來,又被千棺圍繞,此地又有大坑,你這是個什麼預兆?”

但凡玩古董的,都有點迷信——尤其是盜墓倒鬥的,迷信心理尤重,膽量再大,在潛意識裏仍會留存一點點恐懼。別看鄭重貴為一方掌櫃,還是脫不掉這層心理障礙。他被我層層誘導,臉色頓時煞白。

恰好這時候一陣風吹過頭頂,槐樹林發出沙沙的低沉聲響。我有意無意地瞥了一眼工棚旁的鏽坑,嘀咕了一句:“也不知這坑有多大,能不能裝下兩副棺材。”

鄭重“騰”地從板凳上站起來了,衝我大叫道:“你少在那嚇唬人!”我緩緩轉過臉去,視線卻看向他的背後,悠悠然道:“我猜,封住坑口的那幾塊木板,也是槐樹做的吧?”

鄭重臉色唰地變白了。這種上鏽用的坑,平時不用的時候都用木板蓋住,防止落雨或者落塵,讓化學製劑在裏頭自然發酵。一個坑用得越久,坑土裏積存的化學物質越多,咬鏽效果越好。所以青銅器造假有一句話,叫“老坑如老湯”。

這周圍都是槐樹,我估計封口用的木板應該是就地取材。槐樹是棺材木,這坑又比較大,上木下土,再加上早上剛盜了一回墓,很容易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在我不斷的心理暗示之下,鄭重越發覺得不安起來。他在工棚裏來回走了幾圈,心浮氣躁,末了狠狠往地上吐了口口水,一跺腳,走向最大的一個鏽坑旁,俯身去挪那塊封蓋的木板。

“我勸你最好別掀開。”我冷冷。

“老子不怕這些邪門的玩意!”鄭重大吼。他一咬牙,雙手一抬,舉起了木板,伸頭往裏看去。時遲,那時快,我抓住機會,飛快地跳到他身後,猛地一推。鄭重猝不及防,整個人撲通一聲跌落到坑底。

“許願你幹什麼?!”鄭重驚慌地抬頭嚷道。

這個坑是給中、大型器具上鏽的,所以挖得很深,有將近兩米左右。鄭重身材不高,他掉進去以後,要高舉雙手才能勉強摸到坑的邊緣,使不上力氣。坑裏沒有墊腳的東西,內壁又不適合攀緣。如果沒人幫忙,他爬上來怕是要費上一番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