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魚隙(一)(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換句話,長山和南海的交界處,就是一處不毛之地。要麼就是沒有土壤,要麼就是土壤粗糙,很少有植物能夠在這裏生存,除了苔蘚。但就算是苔蘚,也很難生長,因為這裏的水全都是鹹水。

這個地方沒有河流,兩邊的地基都是堅硬的岩石,岩石再往下就是地底的岩漿,而背後的東荒,顯然也不可能存在地下水的泉眼形成河流入海,就算有泉眼,能形成一個湖泊就已經是奇跡了。

所以,這個地方是真正的不毛之地,跟靠近幾倍的荒原都不遑多讓。極北的荒原,以現在的技術好歹還能夠耕種一些寒地作物,但是這裏……帝國的海水種植技術依然並不成熟。

不是因為帝國的科技發展水平不夠,而是因為對於帝國來,海水種植除了科研之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用。帝國的糧食是完全足夠的,別看已經超過了百億,但是帝國維持這個人口數量已經很久了。

在這個人口基礎上,帝國境內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然共生、可持續發展,更不要大量的土地都是純然的環境狀態,再加上科學耕種輪作,就算是一塊地分成四份輪流種植,都完全能夠供養帝國的全部居民。

所以,海水種植什麼的,沒什麼甜頭,更沒有多少科研工作者上心,一般都是遺傳學家在研究。所以帝國的沿海,基本上很少出現大量的耕地,就算有,也是在有自然淡水水源的情況下。

而海岸邊上,最發達的當然就是養殖業和漁業。就像榮教授他們研究所,其實很大程度上的資金支持,都是來自於海水養殖業的投資。他們的研究成果,也大多是為了海洋開發作為輔助的,其中就包括利用仿生魚尋找洋流和魚群。

在東南這片未開發的地帶,魚類當然也不少,而且還有常駐魚類。這個地方雖然不長植物,卻有許多以礦物質為食的藻類和微生物生存,長期繁衍在海下大量的岩石區,以這些藻類和微生物為食,養育著幾種十分獨特的型魚類。

費戎手裏的烤魚,就是其中數量最多、繁衍最快的一種,算是這個基地士兵們的福利了。這種魚長不大,頂多也就是成年人食指長短,大概十公分以下,內髒很少,鱗片很軟,幾乎全身都可以吃。

“這就是所謂的一線生機了,什麼都沒有的破地方,居然有這樣的美食。”費戎舔了舔手指道:“唯一的問題就是不太好抓,海水下麵滿地都是石頭,這些魚就整都在石頭縫裏麵遊來遊去,滑不留手的。”

“那你們是怎麼抓這麼多的?”安語好奇,她倒真沒了解過漁業。

費戎嘿嘿一笑,道:“這不是馬上就是漲潮落潮了?漲潮的時候,這些家夥就會竄上來,大片地竄上來,因為上麵這塊地方白被太陽曬著,更暖和,還有大量的氧氣鑽進水裏,它們就瘋狂地朝著這邊聚集。”

“然後,趁著漲潮的時候,我們就在淺水的地方下上網,海水退潮之後,這些魚再想回去就難了。被網攔住,就得留在石頭縫裏麵。有水的時候它們滑不留手,沒有了水,還不是留在石頭縫裏麵瞎撲騰?一抓一個準兒。”

正著,安語就看到已經有輪班的士兵拿著大片的漁網出來了,十分熟練地在插在石頭縫裏麵的鐵棍子上固定漁網。她也並沒有製止,這也算是東南基地士兵們的消遣了,可以用來改善夥食,調節生活節奏也不錯。

出來打魚的士兵,都是晚上沒有任務的,幾乎都是自願放棄了休息時間過來打魚。不過對於這些東荒出身的士兵來,在海邊玩水顯然比在宿舍裏麵看電視劇來的更開心,也更有利於他們培養感情團隊協作。

費戎吃光了手裏的一把烤魚,跟著安語往後退了一段距離,漲潮馬上就要來了,這個地方就要進入海水的蔓延區域。

“在東荒當兵實在是不容易,我本身是長山軍出身,在海上的時候本來就覺得夠枯燥的了。但是真到了極北和東荒,才知道,滿地的冰雪和黃沙,才是最枯燥的。東海裏麵好歹還有魚和船,這兩個地方,可是什麼都沒有。”

聽著費戎的感慨,安語也是道:“所以,我才願意將東荒軍打造成東荒人的部隊。不是覺得外來的人不靠譜,隻是能夠承受得住東荒寂寞的人,到底有多少?而且這對他們也不公平。從出生就生活在中原的人,到東荒服役,本身就不是一件美妙的事,強迫他們去適應,雖然符合軍人的本質,但也過於無情了。”

費戎笑了:“反正我是適應了,我覺得挺好的,而且不想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