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00463 特殊會議(下)(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這裏,問題不再是約束,也就不存在隨著算法深入而越來越狹隘的問題,算法本身也就可以向著無限方向延伸。

但令人感到十分遺憾的是,列裏伯格在提出算法不久後就因病去世了,他的學術研究雖然得到的傳承,可大部分有關於衍算的深度內容卻被他帶進了自己的墳墓。

雖然後來有很多人前赴後繼的投身到衍算的探索和臨摹中去,但時至帝國默契衍算依然停留在概念之上,未能成功的形成具體可行的算法。

不過在帝國覆滅後不久,在得到聯政體大力支持後,由第一穹頂艾辛瓦爾的一群尖端科學家和物理學家共同努力之下,曆經十七年,衍算終於被實現。

盡管目前的衍算模型尚處在雛形階段,但新紀元的大門已經向人類開啟,從今開始,很多問題的研究和探索都獲得了幾倍乃至幾十幾百,上千倍的提速。

具體的成就就包括“超元介入”的多重解讀、“中子曲變引擎”的誕生和實裝等等,甚至包括正在秘密建造的“起源號”[當前名稱為建造用,在正式建造完成後,歸鄉母艦將被重新命名]。

以上這些都得益於衍算。

可在衍算的發展初期很快就遇到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那就是現有的矩陣式思維核心構架是基於三進製代碼的,三進製代碼確立的是一種近乎無懈可擊的精準和高效,這也就意味著,現有的主體思維核心與衍算模式是完全格格不入的。

在這時候,以多重主體思維核心相互否定來適應衍算的無限模式固然可行,但也正如無光之城目前麵臨的窘境一樣,隨著數據需求量的日益增多,當無光之城無法再建造更多的思維核心主體的時候,擁有無限的衍算模式最終被束縛在了枷鎖之內,變成了徹頭徹尾的籠中鳥。

這種局麵最終的結果就是,無光之城無法再滿足不斷增長的數據需求,而負擔持續增大,最終會讓無光之城走向癱瘓,作為星際航站的重要戰略意義也就變得蕩然無存。

而這時候量子曲變如果真的可以實現,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那麼量子曲變又是什麼呢?

之前林妍已經通過抽象和形象化相結合的方式闡釋了量子的概念以及量子諧律問題。

林森等人對曲變也有一定的了解。

可這兩者看起來驢頭不對馬嘴,又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呢?

首先我們要認知到,量子並非一個確切的物質,它更像是衡量物的概念,這也就是,它本身就是一種抽象化的東西。

那麼把“量子”和“三進製”放在一起看的時候,很顯然,以基礎人類數學為基礎的“三進製”明顯的要於“量子”所能涵蓋的概念。

這個時候的“量子計算機”的概念也應運而生了。

不過至今人類未能攻破量子計算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沒能確定何種物質可以被量子化並用以模擬和衍算萬事萬物。

就像現在的人類雖然已經認知到比量子還要更高級的“元”,卻也一樣隻能在摸索中前行,針對的“元”和“超元”的探索和運用上依然無比的笨拙。

可概念具體化終究是好事,因為方向確定之後,剩下的就是嚐試了。

一如燈泡從誕生到鎢絲的應用,這個最為人熟知的例子中,大膽而無懼失敗的嚐試成了最主要的關鍵點。

但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嚐試的前提並不是沒有依據,或者毫無原則的嚐試。

一切嚐試的前提是要以總結特性,發現問題,消滅問題,從而逐漸縮範圍來實現的。

於是在量子計算機尚處在概念階段的時候,人們就已經在大膽的想象如果真的可以找到最佳的物質來實現這一概念的時候,它會有哪些特性呢?

其中一點就是之前眾人看到過的中子曲變引擎的工作原理,那就是“類空間”性和“可曲變性”。

這兩者理解起來非常的困難,因為它實在是過於抽象了。

所在在這裏,林妍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

她首先使用了全息投影製造了一個有光子單元構建的立體正方形!

這個正方形的出現是得益於光子單元相互之間的位置和距離的,那麼此時如果我想得到一個其他形狀、其他大的東西時,就隻需要改變光子單元之間的位置和距離就行了。

此時,值得注意的是,光子單元本身的數量和質量是不變的,可是它所呈現的形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也許有人會這隻是視覺上的看待,事實上光子無論以何種距離和位置存在,它的可變性都改變不了它作為光子單元的特性本身。

也就是,一塊橡皮泥任由你怎麼揉,它還是一塊橡皮泥,它不可能因為形狀改變就變成蘋果,變成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