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00900 作家猜想的因子(1 / 2)

本章內容為郝廣義在討論會上的發言。

……

首先,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局限於我們所在的第三維度的現實問題,而是一個有別以往任何一種“入侵”形式的偶然遭遇。

隻是從時間上來看,我們的地球先輩與“因子”偶遇的時間要更早,雙方一見鍾情後產生的情愫也更深刻。

反倒是我們,我們這些自詡為新人類的蓋亞星後輩成了傲慢的井底之蛙,所以在得知“因子”才是造成奎的文明徹底覆滅的元凶後表現得如此茫然無措。

這是一個很意外,或者說,不太願意接受的事實。

我暫且將其稱為“人類的亞特蘭蒂斯情節”。

……

你問我什麼叫“人類的亞特蘭蒂斯情節”?

唔……

我想你隻要仔細的去思考一下人類和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文明”就不難理解這種情節的其中意味。

就像人類曾經一度認為金字塔是外星人的星港,因為按照古埃及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是不可能在沙漠中建造起如此宏偉的史詩級建築的,而且還不止一個。

但後來我們都知道,金字塔的的確確不是外星人留下的,它是一個權力的凝結體,是人類創造的奇跡。

也就是說,即便古人沒有手機,也不代表他們就沒有了相互之間的聯係。

區別隻在於這個時間而已!

就像地球時期的中國文明史上出現過的“驛站”一樣,為了加速一些重要信息的傳達,官驛會挑選跑得快,耐力強的上等馬供信差使用。

敵人來犯等重大事件發生時,烽火台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總之,在我們質疑過去,或者反向神話過去,並通過想象力描繪出了一個擁有遠超現有文明層級,但已經被大海吞噬的“亞特蘭蒂斯文明”的時候,我們其實不是在正視問題,而是在嚐試通過某種近乎“合理”的解釋來滿足自己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或者說,就是為了讓自己不要再絞盡腦汁的去想了,隻要瞎掰能成立就好。

這就是我說的,所謂的“人類的亞特蘭蒂斯情節。”

……

那這和因子有什麼關係呢?我說了這麼打一堆,好像完全跑偏了。

那我是不是跑偏了?

當然沒有,因子就是今天擺在我們麵前的一個亟待去解決的科學難題。

因為我們已經知道它有多可怕!

它毀滅了文明層次遠高於我們的奎,而且至今在蓋亞星上仍有殘留,如果我們不加以防範,或者說被一些不軌之徒搶先一步揭開了它的秘密,那我們竭力打造的這個秩序社會可能就完了。

這就好比在二戰時期,如果率先研究出核彈的是德國,或者日本,甚至意大利,那二戰的結局可能真的就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種族大滅絕!

因為那些喜歡在人中位置留胡子的野心家們在沒有取得真正勝利之前就已經迫不及待的在做了。

所以說,因子就是星級文明時代的“核武器”,起碼在我們沒有對它充分了解之前,它是具備這樣一種威懾力的!

……

們的“父”為了延續人類的文明,釋放了“因子炸彈”並毀滅了奎的文明。

作為他的子嗣,我沒有資格去評價這場文明毀滅。

但我必須意識到,文明毀滅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

這就像幾千年前的那次二戰,一場戰爭打來打去,打到最後,經過統計才發現,可能需要十萬發子彈才能造成一個人的死亡。

那麼是不是說,我們這樣的內部戰爭仍舊在可控的範圍內?我們應該寬慰自己,所有的一切毀滅仍舊在可承受的範圍內?

當然可以。

甚至包括今天,我想在座的各位中,除了相對比較年輕的,應該都經曆過帝國戰敗、金色鳥籠覆滅以及中心之帷事件。

以上這些可以說在人類的曆史上都是從未出現過的超級災難。

即便是死亡人數最低的帝國與聯政體戰爭也造成了二十三億人的死亡,傷者更是無以數計。

在這些戰爭的催化下,人類發展最快的不是探尋外太空,已經更遙遠星係的飛船,而是各種各樣的外骨骼和戰鬥機甲。

但就像我前邊說的,那又如何呢?

我們的文明依然存在,蓋亞星也不會因為這些鬥爭而被毀滅。

而且可以預見的是,就算將來有朝一日我們可以創造出一擊毀滅星球的恐怖殲星級武器,那時的我們也可能隻是如同今天這般失去了一座穹頂罷了,人類依然存在。

因為什麼?

因為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相輔相成的過程,我們擁有足夠的時間來應對。

可因子炸彈不同。

它超越了奎的文明層次太多,所以當它被丟向蓋亞星的時候,奎連反抗的時間都沒有,就永遠的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