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01581 火星(四)(1 / 3)

從豐盈計劃的主基地出來一路向北前行七百公裏就到了1號發掘場。

按照時間軌跡,這裏是冼芊嬅等人最早發現古人類遺跡的地方,也是他們曾經試圖結束荒誕輪回的地方。

發掘場的總麵積達十七平方公裏,差不多一座小鎮的規模。這裏的建築物殘骸種類繁多,建築風格迥異,看起來完全不像是同一時代的遺留。另外就是隨著發掘的深入,冼芊嬅等人發現,這座遺跡的主體在地下深處,而且仍處在坍塌狀態,內部環境非常糟糕且危險,所以十分不利於展開發掘和科學考察。

但即便如此,這座寶庫也讓冼芊嬅等人收獲頗豐。

經過十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冼芊嬅從發掘場中搜集出大量珍貴文物和文獻資料,並整理成體係化的情報結構。

後經過主基地中央衍算核心的分析疏導大概成立體係如下。

首先是宏觀概念的。

這些遺跡誕生的年代早於地球人類文明的發源初期,甚至可以追溯到地球上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之前的七個千年以前。遺跡的主體風格偏向拜占庭,但部分核心建築風格的精美程度卻又安全與拜占庭風格相悖。

另外,從遺跡中的階梯、各類房間入口以及一些懷疑是遺跡原住民生活起居器具上分析得出,這些早於地球人類文明的遠古火星先民的普遍體型是當代人類的1.5-1.8倍。不過讓冼芊嬅等人十分不解的是,無論是在最初的1號發掘場,還是後續的2-7號發掘場中,他們都沒有找到任何與猜想先民有關的雕像、壁畫或者文字圖像之類的痕跡。

因此在情報結構的初段部分存在著兩個重大的疑點。

其一,是這些建築真的是猜想中的火星先民留下的嗎?其二,為何這些讓人類倍感親切的建築物裏沒有留下這些“先民”的痕跡呢?

另外就是,在冼芊嬅等人找到並著手發掘3號發掘場的時候,他們找到了大量奇怪類異星生物的雕像,它們大量的存在於建築物的各處。有些個頭很大,看起來就像是某種攘除凶邪的瑞獸雕像立於大型宮殿類建築位的階梯之下。有的則個頭非常小,通常作為浮雕出現在建築位的裝飾區域。

它們形態大體相同,隻在一些細微處存在差別。

然後在這個宏觀的或者說粗略的考察範圍之下,細化的體係又分成兩大類。

第一個類別是由遺跡內部文獻主導的記錄性體係。

不過由於這些文獻所使用的“文字”並不是人類體係內的任何一種有明確記錄的文字。尤其是對於冼芊嬅他們這些人來說,這些文字與天書無異。

好在豐盈計劃中有考慮到接受外形信號波的分析衍算備案,因此通過主基地衍算核心的分析,作為文獻分析主要負責人的蘇晚霞還是大概的了解了一些文獻記錄的內容。

這些文獻可以被分作三段,但同屬一個階段。

三段指的是它們的類別是體係性的,大概可以理解為一塊完整拚圖的上中下三塊,分別描述了一個名為“創造階梯”的三個層次。

其中最上層層次為“精神的汪洋大海”,這是主基地衍算核心的機翻。蘇晚霞通過自學語言學和神秘學之後,借助一些古籍參考,將這個機翻整理為“智慧形態的整合”。

大體描述的就是在具現的宏觀宇宙中,不管文明之間的距離有多麼的遙遠,它們彼此之間仍是存在著某種難以察覺的聯係的。而且這些智慧最終會聯結,繁盛,成為一個嶄新的整體。有點類似於兩個單細胞生物在一大盆營養液中各自成長。雖然這兩個單細胞生物彼此並不知道對方的存在,可它們的分裂式進化和成長是相同的,並且最終會相遇。

位於中層的層次為“隔閡因彼此間的信仰日益牢固”。同樣是機翻,明顯關於中層部分文獻的解讀,中央衍算核心這一次的表現要通俗易懂的多。不過蘇晚霞在中層部分解讀上卻足足用了四年的時間才有了一個相對完整,可以被人類思維直觀認知的概念體係。

用通俗的概念形容就是,“不同智慧與現實存在之間存在著無法逾越的認知壁壘,而這種認知上的壁壘都是以信仰作為軸心存在的,且幾乎是不可逆的,無法被打破和解除的。”

蘇晚霞在理解這一段的時候引用了很多當代現實哲學思辨理論,主要圍繞的就是人文主義社會日暮西山的當代社會,數據主義的日漸繁盛正在嚐試徹底剝離個體的自主和自我思辨能力,也就意味著人類正在邁向一個全新的統一狀態。

不過人類文明從誕生至今,不同信仰的建立並非全無益處。甚至可以說,在百家爭鳴的時代,恰好是思想迸發的時代。當代人類文明的數據主義顯然是不符合人類的思想自由主義的,它更加的現實,是屈從於現實的理性思辨主義。

乍一聽很模糊,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

具體而通俗的形容就是,百家爭鳴的前提是思想處在一個物質文明繁盛的時代。如果換作戰時,任何思想、理論都應當服務於戰爭,屈從於戰爭。而當代的數據主義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服務於生存之戰的特殊思想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