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百五十三章 舊伊甸(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所謂“失落之地”,其實是希倫貝爾大區一些人對這團陀螺狀天體的稱呼。除此之外,它還有另外幾個稱呼“暴風之眼”、“亞特蘭蒂斯”、“舊伊甸”。

這團陀螺狀天體是天巢星區最負盛名,也是最特殊的存在。就像它的幾個稱呼形容的那樣。“亞特蘭蒂斯”------消失的文明;“舊伊甸”------古老文明創聖之地;“暴風之眼”------神秘莫測,充滿危險的絕域;“失落之地”------一座荒無人煙的星海孤島。這幾個稱謂充分詮釋了陀螺天體的特征。

天巢星區之所以在希倫貝爾大區屬於特殊存在,“失落之地”功不可沒。

“失落之地”之所以“失落”,並不是人們樂意讓它成為荒無人煙的孤島,實在是被逼無奈,不得不讓它一直這麼“失落”下去。

在整個希倫貝爾大區內,談起“失落之地”哪個不知?哪個不曉?從宇宙環境上來說,它最為特殊的地方在於,包括緩衝帶在內,“失落之地”100多光年的範圍內無法進行曲速航行。即,要想由外圍恒星係統到達“失落之地”,單單隔離帶30光年的路程人類窮盡一生也過不去。

無法進行曲速躍遷,光速就是一道天塹,憑人類現有的技術,別說光速,亞光速都遠遠無法企及。所以,單純靠常規飛行,有緩衝帶在,人類世界與“失落之地”無異於天涯之遙。

再說“亞特蘭蒂斯”的含義。不錯,“失落之地”中蘊含著大量伊普西龍人遺跡,從那些“失落之地”逸散出來,經過長途跋涉旅行的戰艦、建築殘骸來看,“失落之地”比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所有伊普西龍遺跡還要宏偉,相比那些零零散散分布在宇宙中的伊普西龍能源加工工廠、觀察站、補給港、科研院所等等設施,“失落之地”更像一座城市。

“舊伊甸”,正如其字麵意思,一座在滾滾曆史長河中凋零、衰敗的無人聖域。圖騰崇拜由來已久,即便在當今人類社會中,仍有一些人視伊普西龍人為神。當然,並非封建迷信那種虛無縹緲的“神”,而是引導人類文明先前發展的“神”。既是“神”之城,取名“伊甸”自然無可厚非。隻不過,同以往發現的伊普西龍遺跡一樣,這座“神”之城同樣是人去樓空,淪為昨日黃花。

對於“人去樓空”這一點,雖說人類拿不出確鑿證據。不過,200多年來,由“失落之地”方向飛來的物體中,除去一些戰艦、建築殘骸外,並無活生生的伊普西龍人造訪這一現象,可以間接佐證推測的正確性。

至於“暴風之眼”嘛,所謂“暴風”,說的是陀螺儀核心外圍的“星雲物質”。這裏講的“星雲物質”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真空氣體、塵埃雲等,在有背景光源或無背景光源條件下形成的亮星雲、暗星雲這樣的星雲狀天體。而是以恒星係統為單位,其所含恒星、行星、彗星等天體破碎後形成的大麵積塵埃團。

塵埃團的組成物質很複雜,因為位置、核心引力、物質間的化學反應等等影響,會漫反射出顏色、亮度不同的光。從遠處看,就像一團星雲,因而稱其為“星雲物質”。

這些“星雲物質”如同一個快速旋轉的陀螺,圍繞中心恒定不動的核心運行。因為這些“星雲物質”在外麵看類似颶風,所以,陀螺核心便得了一個“暴風之眼”的稱號。

一開始,科學界認為“暴風之眼”是一個黑洞,因為隻有這樣,那些恒星係統破碎後形成的塵埃團才有可能遭受巨大引力而互相融合、滲透,形成暴風姿態。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從射線信息、“星雲物質”繞行軌跡、大質量天體特性等方麵出發,進行了大量的論證工作,得出陀螺核心並非黑洞,同樣也不是中子星、特超巨星這樣的天體,而是一種全新的未知天體。

還有一些人懷疑那根本就是伊普西龍人造物,即人工天體。但……這個觀點又說不通,畢竟,誰會甘願毀掉自己的城市,甚至文明,來建立這麼一個毀滅天體。

古老文明,太空百慕大,神秘莫測,預示毀滅,形同颶風……不管是“失落之地”,還是“舊伊甸”、“風暴之眼”、“亞特蘭蒂斯”這樣的名字,總之,對於天涯那邊的神秘地,人類既畏懼,又好奇,向往。

其實,“風暴之眼”這個稱呼在200年後的今天還有另外一層含義。經過近200年的觀察,人們確認了一件事,那些由塵埃團中逸散出的先民遺物,並非全部都是漂洋過海而來,它們中的一部分出現在緩衝帶邊緣時,曾出現劇烈的時空曲率波動,說明這部分遺物是通過曲速躍遷、甚至蟲洞旅行的方式跨越緩衝帶30多光年的路程的。

一座伊普西龍城市,代表著什麼?代表著龐大的科技礦藏,誰不眼紅?誰不欲得之而後快?對於尋常人而言,一件完整遺物(比如蘭斯洛特勳爵座駕“白銀之輪”上的通用力場發生裝置)會帶來夢寐以求的財富與地位。對於一方勢力而言,那便是星空爭霸的資本。於是乎,這200年間,無數團體、組織、個人,想方設法的要渡過緩衝帶,抵達對岸的黃金沙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