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百一十二章 主巢(1 / 3)

四,組織再生:為了在任何戰場或地麵運輸蟲群的地麵單位,坑道蟲可以通過按需組織再生功能無限拉長。由於與蟲道網絡相連,蟲道網絡可以為坑道蟲提供所需要的養分,讓坑道蟲可以在一個簡單的命令下擴張並複製其細胞。多餘的組織會在坑道蟲回到蟲道網絡後被再次同化吸收。

五,菌毯腺體:盡管坑道蟲在挖掘時會產生大量的碎石瓦礫,但它們卻會以一種十分有效的方式處理掉這些廢料。首先,被碾碎的岩石和土壤會被一層從坑道蟲嘴部腺體分泌出的腐蝕性菌毯所覆蓋。當這些岩石和土壤被液化後,這些物質會通過一對腺體轉移至其表皮下方的一層特殊夾層,讓坑道蟲可以用自身的表皮和骨架支撐坑道。

如果說貝希摩斯與利維坦是蟲群的航天母艦,那坑道蟲便是蟲群的潛航通道,能夠在行星環境下製造地下通道,以運輸蟲族部隊。

試想一下,如果在行星登陸戰環境下,配合地麵部隊進攻的同時發動側、後翼基於坑道蟲的偷襲,敵人的指揮官知道後會作何感想?

唐方覺得如果換成自己,肯定高興不起來。

蟲道網絡的造價為150水晶,200瓦斯,同脊針爬蟲一樣,不占用人口。

接下來便是蟲族的三本基地,主巢。

蟲族基地由蟲穴升級到主巢後,可以解鎖一些升級項目與一種新的蟲族飛行單位------飛蛇。

升級項目有小狗的“進化腎上腺體”既所謂的“狂狗”,另外,進化腔與尖塔的相關蟲族單位三級攻防項目也獲得解鎖。

至於飛蛇,飛蛇繼承了蟲族之前由蠍子擔當的支援角色,飛蛇集合了數種凶惡的生化武器來削弱敵方的戰鬥力,為異蟲提供戰場優勢。這種飛行單位腹腔內藏有濃厚的微生物黏液,當遠程單位接近時在空中噴灑凶惡的混合液體,讓敵人在毒霧籠罩範圍內喪失攻擊效力。試圖要逃到高地的敵人很快會被飛蛇強勁的鼻管拉回來,使得異蟲能夠麵對任何地形取得優勢。受傷時,飛蛇可以從其他異蟲建築上吸收生化電能與養分,快速治療受到的傷害並返回戰場繼續作戰

飛蛇的主要結構由5部分組成。

一,彈性尾部:飛蛇尾巴的功能基本上與其原型汙染者(蠍子)相似,但其進一步演化,讓飛蛇在飛行時可以維持平衡並保持方向,甚至有轉向的功用。然而,飛蛇的尾巴最特殊的構造是尾巴尖端表麵上向內生長的晶體尖刺。這些“晶體”能釋放強大的脈衝,讓飛蛇準確無誤地定位目標。

二,鋸齒狀前肢:雖然外觀嚇人,但異蟲選擇把前肢的攻擊性功能去掉,讓它隻具有簡單的輔助抓握功能。突出的尖刺由多孔骨質結構組成,並直接連接到飛蛇的淋巴係統,讓它能刺穿並固定獵物而不造成致命傷害。潛行的時候,尖刺會釋放出費洛蒙,讓可憐的獵物將飛蛇誤認為是無害而不具威脅性的生物。

三,病變血液:汙染者(蠍子)源自惡化的致癌病原體,在本質上是其它異蟲殘餘的基因片段。這種原始的支援性武器對於敵人和異蟲本身都會造成危害,而在母巢之戰後退化成無用的器官。現在由於異蟲需要特化的新支係,它們似乎使用某種未知物種的基因庫來重新檢視並改良汙染者為飛蛇,保留重要功能,並剔除了不必要的致命性。

四,適於抓握的鼻部:這種延長的器官是飛蛇的消化係統,可以伸長至飛蛇的整個身體長度,就像青蛙使用舌頭捕捉獵物,飛蛇會強力拉回具有伸縮性的腸管,抓住目標並拖回體內

五,組織吸收:飛蛇能打斷蟲巢硬化組織中的離子鏈來製造富含營養的液體。這種液體能活化飛蛇血液中的大量微生物,以產生並補充飛蛇的生物電能。

飛蛇的定位是一種輔助型單位,幾乎沒有攻擊能力,不過在對戰模式下它的3個技能很強大,且無需額外升級,分別為“吞噬”、“綁架”、“蔽目毒雲”。

“吞噬”便是發揮組織吸收的特性,通過吸收蟲族建築硬化組織中的離子鏈來增加能量與生命值。

“綁架”便是拖拽目標至飛蛇位置,對戰模式的控場神技。

“蔽目毒雲”使其籠罩下的地麵單位和建築攻擊範圍變為近戰,可謂遠程單位的克星。

造價方麵,需要400水晶800瓦斯,占用人口3,是遊戲中的4倍,想必體長超過40米。

唐方感覺飛蛇如果配合皇後對付陸軍的話會有奇效,若是應對空中的威脅就有些捉襟見肘的感覺,“綁架”這種在對戰中很有效的技能,放在現實根本就是雞肋,因為當下人類社會的戰艦體係中最小的護衛艦也在百米以上,飛蛇的“綁架”最多也就對付一下空天戰機、各型無人機、穿梭機這樣的小體積單位,還要看人家給不給它麵子。

盡管飛蛇的出現並不能帶來空軍戰鬥力的升級,不過主巢出現的非常及時,星盟與蒙亞、蘇魯兩國的戰爭說不定哪天就會打響,黑7的“阿努比斯”軍團也在旁邊虎視眈眈,腐化者與飛龍作為手下空軍的主力作戰單位,迫切需要再次提升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