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百六十六章 權力的遊戲(下)(1 / 3)

蘇魯帝國方麵見事不可為,隻能選擇蟄伏下來,靜靜等待機會。至於巴特菲力,作為一個失敗者,逐漸變得默默無聞,被蒙亞人民與諸侯無視與冷落,這樣的情況同樣也發生在蘇魯帝國統治階層。

後來,隨著蒙亞政局趨穩,當初政治亂局帶來的負麵效果消退,在柯爾克拉夫一世的刻意討好,紮伊爾?阿卜杜勒配合下,蘇魯、蒙亞兩國由敵對狀態慢慢緩和。

伊達共和國與索隆帝國結盟,查爾斯聯邦與多蘭克斯共和國為伍,星盟與銀鷹團眉來眼去。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隻有蒙亞帝國、蘇魯帝國、圖蘭克斯聯合王國各自為政。

盡管柯爾克拉夫一世的皇後來自伊達共和國的核心權力家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二者間的關係並未因此更進一步,反倒是若即若離,似聚還散,讓人捉摸不透。

而圖蘭克斯聯合王國內部鬥爭日益升級,亨利埃塔及其餘親王勢力與年輕的國王陛下進行著非常緩慢且曖昧的政治博弈,諸多公國作壁上觀,見風使舵,根本無暇顧及外部形勢。

蘇魯帝國曆來與蒙亞帝國親近,隻因為當初紮伊爾?阿卜杜勒看好巴特菲力,偏偏這小子是個扶不起的阿鬥,哪怕有先皇勢力支持,都沒鬥過他的弟弟柯爾克拉夫,以致蘇魯與蒙亞反目成仇。

近些年來,柯爾克拉夫一世執政日久,因為當年製定的高壓政策與成功的洗腦教育,民眾變得麻木恣睢,反抗意識越加薄弱,形同牲畜一樣活在貴族的鞭笞下,為既得利益集團貢獻著自己的價值,形成國富民窮的局麵。

柯爾克拉夫一世把這些錢大部分用在軍費開支上,以致蒙亞的軍備擴充速度甚至超越老鄰居蘇魯帝國。

作為一個依靠自己實力在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中上位的人,柯爾克拉夫一世有著他自己的自豪與驕傲。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軍事力量的強化,這種驕傲漸漸變成自滿與自大。

他認為查爾斯聯邦、多蘭克斯共和國當年在“甘普納”地區的入侵行為是這輩子最大的侮辱,是他人皇豐碑上的汙點,怎麼能夠容忍它的存在。

他要回擊,以重拳回擊,把那些整天張嘴閉嘴人權,張口閉口民主的家夥趕出“甘普納”,奪回屬於蒙亞的土地。

人就是這樣,“萬歲”聽一千遍,就真的當自己與別人不同,“英明神武”聽一萬遍,就真的當自己可比堯舜,尤其是像柯爾克拉夫一世這種鐵腕治國,又上了年紀的人。

於是,蒙亞開始對“甘普納”地區的查爾斯聯邦、多蘭克斯共和國占領區用兵。

當然,他不會憑一國之力戰鬥,他還需要一個盟友。

圖蘭克斯聯合王國自顧不暇,無心對外;

“甘普納”戰區位於查爾斯聯邦、多蘭克斯共和國與蒙亞帝國交界,伊達共和國與索隆帝國鞭長莫及,不會幹沒有好處的事,更加不可能挑起與查爾斯聯邦、多蘭克斯共和國的全麵戰爭,哪怕是3VS2。因為越是像它們這樣的**國家,越怕打這種動用舉國之力的大型戰爭,說不定什麼時候那些被壓迫、被奴役,隻能把不滿與憤怒埋藏在心底的民眾便會舉起用血染紅的旗幟,把他們這些罪惡之人趕出富麗堂皇的宮殿、樓宇,接受公理與正義的審判。

柯爾克拉夫一世隻能將念頭打到紮伊爾?阿卜杜勒身上,因為2國立國之初,曾對“甘普納”地區產生過領土爭議,後來蘇魯帝國發生10國之亂,由10大公爵與一些諸侯勢力聯合起來反抗皇族,幾乎將蘇魯皇帝逼入絕境,無奈之下隻得像蒙亞帝國尋求軍事支援,至於代價,便是“甘普納”地區的所有權。

當年紮伊爾?阿卜杜勒的先人以“甘普納”地區為交換條件換取軍事支援,如今柯爾克拉夫一世的想法大同小異------他用“聯合開發”的提議勾起了紮伊爾?阿卜杜勒的興趣。

“甘普納”地區與星盟、菲尼克斯帝國、銀鷹團三者交界“索卡納達”防線類似,是由3個恒星係統組成的一片廣袤地域,分為“甘翠爾”、“普利達特”、“納米西爾”三個恒星係統,多年來一直是查爾斯聯邦與蒙亞帝國的爭議地區。

當年蒙亞帝國強勢的時候,將“甘翠索”的查爾斯聯邦軍隊趕出該地區,從而徹底占據“甘普納”直至柯爾克拉夫與巴特菲力爆發政治鬥爭,終於給查爾斯聯邦看到機會,聯合多蘭克斯共和國一道出兵,將“甘翠爾”奪回的同時,還將“普利達特”攻占。

因為“甘普納”地區的零素資源存量極為豐富,可惜長久以來為戰爭所累,不曾得到大麵積開發。

在當今零素資源日趨緊張的大環境下,柯爾克拉夫一世以“聯合開發”為誘惑,而紮伊爾?阿卜杜勒本身也希望找到一個盟友,在暗潮湧動的時局下能夠守望相助,於是便答應下來,一紙盟約確立了與蒙亞帝國的戰略合作關係。至於巴特菲力,至於當初的承諾,早就被他像一雙穿破的臭襪子那樣無情舍棄。

雙方宣布結盟後,巴特菲力被作為蘇魯帝國的禮物送往“凱爾特”。

曾經的皇位繼承人,跺跺腳蒙亞震三震的人物,先是在政治鬥爭中敗北,又被蘇魯帝國砍去手腳成為孤家寡人,然後當了那麼多年傀儡與人質,如今又被作為結盟禮物送給他的好弟弟柯爾克拉夫一世。

巴特菲力真的很可憐,真的很可悲,又很可歎。

然而,就在人們關於他的議論甚囂於塵,再一次讓“巴特菲力”之名縈繞酒會飯局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

蘇魯帝國押運艦隊在蒙亞邊境遇襲全軍覆沒,巴特菲力也一起失蹤,不知是死在炮火下屍骨無存,還是另有一番際遇。

一些陰謀論者認為是紮伊爾?阿卜杜勒自導自編自演的一場戲,好歹巴特菲力是一件對柯爾克拉夫一世有威脅的政治武器,現在沒用不代表以後也沒用,像紮伊爾那樣的老狐狸,怎麼可能不做兩手準備?

當然,也有一些反麵觀點,認為在如今蘇魯、蒙亞的蜜月季,紮伊爾不可能冒著被柯爾克拉夫猜忌的危險搞出這麼一件事,對雙方都沒有好處,既然已經結盟就要拿出誠心,不然,各懷鬼胎的盟友有什麼意義,防備敵人的同時還要防備盟友在背後捅刀子,還不如不結盟呢,柯爾克拉夫、紮伊爾這樣的人物又怎麼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還有人懷疑會不會是柯爾克拉夫一世派人動手秘密處決巴特菲力,但很快被人否決。以柯爾克拉夫一世凶蠻無情的個性又怎麼會顧及民間對他的看法?洗腦與恐懼才是他統治蒙亞的根本,巴特菲力與他同父,卻不同母,根本就沒有什麼兄弟感情而言,隻要扣個大帽子上去便可以“大義滅親”,為他的鐵腕統治祭旗,震懾各方諸侯、親王及人民,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讓人覺得巴特菲力還活著,落敗的皇子殿下仍然具備一定實力,有卷土重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