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百五十一章 上帝武裝分部(1 / 3)

鹽場的戰鬥結束後,雅典娜直接離開“那賽羅”,進入外太空,一方麵是要逃命,另一方麵也是為轉移唐方注意力,隱藏上帝武裝分部所在位置。

可惜有一件事她不知道,艾格?斯台特曼並不是人質,更像是一枚定時炸彈。

與上帝武裝在“吉普賽爾”的科研基地不同,J先生統領的分部位於“那賽羅”著名的堪得尼亞海溝最深處。

在這種遠離大陸,深度達一萬多米的高壓高寒環境下,建造一座深海基地,其難度有多高,可想而知。

好在投入高,回報也高,幾乎沒人可以接近這裏,就連“那賽羅”軍方都不知道堪得尼亞海溝下麵隱藏著一座科研基地。

對於唐方來說,幸虧艾格?斯台特曼這步棋下對了,否則,為了抓住雅典娜,他現在隻怕已經與獅心王獨立艦隊撕破臉,引發一場大海戰。

粼粼水光越去越遠,唐方與白浩已經鑽進王蟲腹囊,繼續往深海下潛。

上帝武裝在不同海域布置了一些水下無人機,用來檢測海溝附近區域的異常情況,好在有偵測器與高階聖堂武士開路,王蟲無驚無險地穿越淺層海域,進入海溝腹地。

根據偵測器傳送回來的影像,堪得尼亞海溝的地勢極為陡峭,就像一道垂直鑽入地底的裂穀,一直延伸到13000多米深的地層。

艾瑪提供的信息顯示,堪得尼亞海溝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海溝,因為並非來自海洋板塊之間,或是海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撞擊,所形成的特殊地理環境。

堪得尼亞海溝在“那賽羅”被改造成宜居行星前,便已經存在於這顆星球上,是一道呈西北-東南走勢的大裂穀。

後來經曆十幾個年頭的大氣環境改造與地表海洋化工程,“那賽羅”漸漸變成一顆被海洋覆蓋的類地行星,出現在人類殖民版圖內。相應的,這條海溝經過多次地質運動,中央的裂穀變得更加陡峭、狹窄,從而形成今天的堪得尼亞海溝。

認真說來,要不是人類的星球改造計劃,它的名字應該叫做堪得尼亞大裂穀,而不是堪得尼亞海溝。

唐方對它的來曆並沒有多少興趣,他隻關心上帝武裝分部位於海溝什麼位置,周圍地形如何,對方又設置了什麼預警、防衛設施。

跨入宇宙文明後,人類科學家對這些因為星球環境改造形成的海溝提不起研究興趣,以致這種海淵地形幾乎被人類遺忘,就連海洋生物也畏懼它的冰冷、空虛,越往下越稀少。

王蟲已經下潛至8000米深度,周圍幾乎沒有一絲光亮,比沒有月華照耀的夜還要黑暗。

如果是阿庫巴多恒星係統的阿克隆星表麵那層強酸海洋,王蟲最多下潛至萬米深度,“那賽羅”不一樣,海水的腐蝕能力極弱,對人體的威脅主要體現在壓強方麵。

以蟲族這種具備強大體魄與適應能力的生物,萬米級的水深並不足以對它們的身體構成威脅,更何況是以皮糙肉厚著稱的王蟲。

倒是偵測器的情況讓他比較擔心。當初在阿克隆星的時候,艾瑪給出的偵測器下潛極限值約在13000米-15000米之間,而今偵測器已經下潛至12000米處,快要接近13000米的極限值。

好在艾瑪給出了新的解釋,阿克隆星強酸海洋與那賽羅星海洋的水體密度有很大差異,所以,當初分析所得數據並不能用在現下環境,偵測器即使潛入堪得尼亞海溝最深處,也不會受到損害。

聽到這樣的說法,唐方稍稍安心,正要吩咐艾瑪仔細留意下方情況時,偵測器又傳來一幅掃描影像與地形圖。

一個閃亮的紅點被標記在距離海麵12809米位置凸出懸崖的狹長石台上,掃描數據顯示,平台範圍大約有2平方公裏,上帝武裝設置在“克哈諾斯”的科研分部,正是建立在這塊平台地勢上,形成一個占地足有0.4平方公裏的建築園區。

“原來不是建在海溝至深處。”

唐方將PDA放到麵前的平滑肌肉結構上,投影儀在王蟲綠瑩瑩的腹囊內描繪出一幅建築群落模型圖。

整個園區由一座座半圓形建築串聯而成,在狹長的平台上綿延鋪陳。建築材料為高密度合金與超級混凝土,具有很強的抗壓,抗爆,抗腐蝕特點。園區所屬建築被統一塗成深灰色,與海溝的黑暗融為一體,隻有零星幾個建築可以透過玻璃結構望見裏麵的光亮。

尤其讓唐方意外的是,偵測器傳回的影像中出現了當初在“吉普賽爾”地底遭遇的“大龍蝦”,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那兩個大塊頭並未遊走在基地周圍,執行巡邏任務,而是倒在基地一側的空地上,身上布滿大大小小的坑洞,看起來如同死掉一般。

這是怎麼一回事?難不成上帝武裝分部遭遇過襲擊,連負責防衛工作的工程機械單位都被幹掉了?在這樣的地方,誰能幹掉它們?

他忽然發現“大龍蝦”旁邊的石台上留有一些泥沙痕跡,看起來像有什麼東西從上麵滾過一般,把原本均勻的沙層弄得滿目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