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八百四十三章 聚變芯體(1 / 3)

幾個呼吸後,建築落成,他沒有第一時間檢視聚變芯體裏的升級項目,而是選中星港,往右側菜單欄一瞧,終於明白為什麼對戰模式下的建築,會以戰役單位特有的方式解鎖。

原來邏輯姐是按照科學船來判定的,因為不管是戰役模式,還是對戰模式,米諾陶級戰列巡洋艦都是標配,科學船不同,它隻出現在戰役模式下。因此,邏輯姐將聚變芯體歸入戰役建築。

至此,人族體型最為龐大的兩種飛行單位終於獲得解鎖。

科學船:在大多數殖民地裏,人類在邊界地區建造了大量探索平台,用以觀察和研究各種異常現象。聯邦第五空軍中隊也在聯邦的邊界上廣泛地使用這種平台對外太空進行研究。最近,由於外星部隊開始入侵各殖民地的領空,以前用來探索的飛船和船員們都被召了回來幫助研究新型的武器係統和相應的技術,它們還可以提供電子戰的有利支援。

係統注釋為科學球列出6大組件。

一,移動型力場護盾:母巢之戰後,磁極轉移能量盾的後續研究催生出一種可以移動的立場護盾技術。這種新技術被率先用於科學球,以保護裏麵寶貴的人才與研究資料,在戰爭、宇宙探索、惡劣環境等情況下不受傷害。不同於專為軍事目的而生的戰艦,缺乏大威力武器的科學球可以有更多的空間與動力安置這種新型護盾技術,為科學船本身與所屬勘探設備提供額外的防護。

二,EMP衝擊波發生器與放射性粒子源:科學球不像戰列巡洋艦那樣,擁有遍布全身各處的炮台。作為一艘太空飛船,它更偏向於科學研究與電子戰支援。磁場研究引出了重型吸取能量的EMP衝擊波發生器。EMP衝擊波可以將脈衝範圍內的護盾解除,還會關掉電子設備。

在與蟲族的戰爭中,工作人員通過改造科學球上原有研究設備,作為核廢物排放研究的副產品,激發放射性粒子流,可以在生化單位體內製造一個輻射源,用來殺傷目標及其周圍戰鬥單位的生命力。

三,納米修理機器人:在母巢戰爭以後,人類帝國使用渡鴉來代替昂貴的科學球實行戰場支援。第二次大戰期間,在艾格?斯台特曼與米羅?卡琴斯基等人的努力下,雷諾突擊隊使用了一種新型的科學船,這種船可以通過納米修理機器人用於對機械單位的複雜機體維修。

四,泰坦反應堆:出於研究與作戰雙重需要,科學球原本並不強勁的能源係統獲得升級,擁有幾乎媲美戰巡的強大能源,這就是泰坦反應堆。

五,最先進的感應器陣列:探索者科學船原本設計為移動科研站,服役期間有時卻有意外的定位。聯邦軍隊開始將科學船的高度精密感應器陣列用於邊疆監視和安全掃描,這個感應器組合在人類與潛地異蟲和隱形星靈交火時特別有效。

六,殖民模塊:科學船可以是一艘航天器,也可以降落在行星地麵,化為一座前哨科研站,用來采集星球大氣、礦藏、地形、生物信息等情報。

科學船不具備攻擊能力,但是擁有防禦矩陣、EMP衝擊波、輻射、維修、降落五大主動技能,以及泰坦反應堆、探測隱形單位、人類艦船裝甲等級三個被動技能。

其中EMP衝擊波、輻射、泰坦反應堆三個技能要在聚變芯核進行升級。

就像ghost與幽魂同步了星際1時代的電子眼與鎖定技能一樣,科學船同樣集合了星際1與星際2裏的技能。至於資源耗費,科學船需要水晶42000,瓦斯94500,人口耗費4。

水晶42000,瓦斯94500,人口耗費4?

科學船到底多大?為什麼與布塞法洛斯號一個級別?還有……這個資源是如何計算出的?難道公式不是體長/10*遊戲造價嗎?好像人口占用也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