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百八十八章 虎魚(1 / 2)

a ,最快更新超級脂肪兌換係統最新章節!

虎魚個頭並不大,最大的也隻有4公分,而且這種個頭的虎魚十分少見,尤其是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中,一般的虎魚也就是在1來算得上是魚了,看起來並不會對人產生威脅,如果是一條落單的虎魚,確實對人構不成任何威脅,把它放在浴缸裏,用手指輕輕敲打一下魚缸,這種素有‘亞馬孫的恐怖‘之稱的食人魚竟然嚇得退縮到魚缸最遠的角落裏不敢動彈。顯而易見,平常成群結隊時不可一世的食人魚,一旦離了群,就成了可憐巴巴的膽鬼啦。

但要是一群虎魚的話,他們可不怕人,別跑了,不立刻一擁而上對人發起攻擊就不錯了,所以虎魚又有“水下狼族”支撐,但凡是被它們盯上的獵物很少能跑掉。

如此凶猛的食人魚按理應該在亞馬遜河裏稱王稱霸才對,可大自然是公平的,給了食人魚一副堅硬的牙齒後,又在環境中限製了食人魚的稱霸行為!食人魚的主要食物當然不會是落到水裏的人、猴子、牛或其他哺ru動物,因為這種守株待兔式的獵食方式不能使它挨到下一頓,它們的主要目標是其他各種魚類。

然而對於食人魚來,在亞馬孫流域的河流裏去獵食其他魚類並非輕而易舉之事,因為河水實在混濁,能見度通常不超過1米,而食人魚發起攻擊時離獵物的距離不能大於5厘米。

食人魚的遊速不夠快,這對於許多魚類來無疑值得慶幸,但是捕食時的突擊速度會極快。遊速慢的原因歸咎於食人魚的那副鐵餅狀的體型。

長期的生物進化為什麼沒有賦予它一副苗條一點的身材呢?科學家們認為,鐵餅型的體態是所有種類的食人魚相互辨認的一個外觀標誌,這個標誌起到了阻止食人魚同類相食的作用。

為了對付食人魚,還有許多魚類在千百年的生存競爭中發展了自己的‘尖端武器‘。例如,一條電鰻所放出的高壓電流就能把0多條食人魚送上‘電椅‘處以死刑,然後再慢慢吃掉。

刺鯰則善於利用它的銳利棘刺,一旦被食人魚盯上了,它就以最快速度遊到最底下的一條食人魚腹下,不管食人魚怎樣遊動,它都與之同步動作。食人魚要想對它下口,刺鯰馬上脊刺怒張,使食人魚無可奈何。而且在亞馬遜河殺手排行榜上刺鯰排第一,食人魚隻排在第四。

這就是大家害怕的食人魚,其實他們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中並不是那麼可怕,隻是大家都被電影誤導了而已,到這裏,還有一個很有趣的事。

食人魚在我國被稱為“鯧魚”又叫“銀鯧”等。當然這種魚雖然屬於食人魚,但跟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不一樣,被我國稱為鯧魚的這種虎魚體側扁而高,呈卵圓形,我國分布的食人魚最大長度可達40厘米。顏se呈銀灰se,頭,吻圓,口,牙細,成魚腹鰭消失。以甲殼類等為食,初夏遊向內海產卵,肉味鮮美。

但在華夏很多地方人們卻聞鯧皺眉,把“鯧魚”稱為“娼魚”,貶之為魚類中的娼激。尤其是“鯧魚”的籽(卵)更被視為下流yin穢的產物,大家惟恐避之不及,是吃了它,就會染上下流的習氣,孕婦吃了它,會生“鯧仔”。“鯧魚”背上“娼魚”這一惡名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鯧”與“娼”同音,人們有一種同音避諱的習慣!

二是明朝醫藥大師李時珍有關,李時珍在其名著《本草綱目》的“鱗部”鯧魚條目下,多此一舉地記述了一則“鯧魚”的傳:“有人,遊在海中的鯧魚,成群的魚在後麵追,吞食它吐出的唾沫兒,這種魚就像娼激一樣。”一代名醫信口“聽人”了一下,冤案就這樣定下了。其實,“鯧魚吐唾沫兒”是排卵。由於它們的籽晶瑩剔透,產出體外後像珍珠一樣一串串的,引來了一些不知底細的魚類跟蹤與吞食。

鯧魚是體外受jing,雌鯧魚排卵是等待雄鯧魚的**與之結合,繁衍後代。在自然界中,異種魚類的jing卵是不會結合的,更不會雜交,所以“鯧魚”聲名狼藉,從科學角度看是不白之冤,必須給予徹底“平反昭雪”。

扯遠了,鯧魚跟亞馬遜河裏的食人魚都屬於虎魚犯愁,隻不過華夏的鯧魚沒那麼凶猛,而且個頭也大,但這兩種魚卻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肉質相當鮮美,當然這得會烹製,烹製不好魚肉就會跟膠皮一樣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