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473章 激勵計劃(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既然能夠讓人工智能獨立完成音樂內容的創作,實際上也能讓人工智能獨立完成影視內容的創作。

因為他們兩者的內核對人工智能來說都是一樣的,隻不過一個是音樂旋律和歌詞的創作,一個是故事內容和圖像的創作。

他們的核心內容還是情感問題,隻要創作內容能夠引起人類情感上的共鳴,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如果再升華一下,從哲學的角度來詮釋內容,讓內容變得更加深刻,那麼創作出來的內容就更具有意義。

無論是情感還是哲學,實際上都有現成的作品和闡述,人工智能雖然不能原創,但是拿來用,而且變通著用,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甚至同樣的哲學思想或者是情感,不是這方麵的專家,都看不出來兩者之間的內核聯係其實很緊密。

人工智能能夠做到這個程度已經是相當了不起了,對於內核原創性要求就不要太高了,那應該是人類自己該完成的工作。

隻是這麼一來,會不會減少相關從業人員的數量,就拿音樂創作來說,本來大家多少還有一口飯吃。

如果人工智能參與進來,光是量就能夠將人類創作衝擊得七零八落,除非是具備明顯差異的作品,一般的作品根本就很難區分他們。

普通大眾聽音樂主要就看好不好聽,能不能聽得進去, 至於裏麵的差距,一般人是聽不出來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 音樂創作者的收入會銳減, 從事音樂創作的人也就越來越少, 這對於音樂文化的發展非常不利。

別小看這一點,人工智能說到底是不具備原創能力的, 至少當前級別的人工智能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如果嚴重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就等於是扼殺人工智能的潛力。

其他的文化類產品, 不管是影視作品,還是文字作品,都是這個道理,人工智能進行解構性創作完全沒問題,但是真正原創能力卻不具備。

這樣看上去隻要保留頂尖文化內容創作者就可以, 因為真正具備創造性能力的人, 就是這些頂尖人才, 普通文化創作者, 實際上做的工作和人工智能沒多大區別。

但是事情不能這麼看,如果沒有龐大的普通創作者, 又如何誕生頂尖的天才創作者, 擁有龐大的基數,才能提升天才誕生的數量。

這就和有“精英”認為普通人沒有用,來到世上純粹是浪費糧食,這就屬於本末倒置的想法,大廈好像不用建第一層樓,就可以直接建設頂樓一樣。

沒有龐大的基礎人才, 又如何誕生頂尖人才, 這也是葉子書始終認為,任何人都有其存在價值的根本原因之一。

他使用人工智能目的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能讓旗下產業更好的經營下去,而不是要扼殺人類創新的能力。

如果不顧及將來,隻照顧眼前的利益,未來也終將要走入死胡同,而且這樣的人工智能發揮的越極限,產生的危害就越大。

坐在座位上的葉子書,腦海中快速思考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還不能繼續往下拖,一旦讓企業看到了好處, 會自動忽略掉麵臨的危險。

葉子書能意識到這個危險性, 是因為他不完全將自己定位為資本家,但是他手底下的職業經理人就不好說了。

他腦海中瞬間出現了眾多方法,但是最終一個方法是他覺得最可行的,那就是分享利益,將企業依托人工智能賺取的利益,拿出一部分出來進行分享。

分享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針對普通內容創作者的,具有一定淘汰性質,那就是看他們的作品質量和受歡迎程度。

作品質量是從他們的作品價值來評估的,這種作品不一定受市場歡迎,但是對人工智能具有很重要借鑒作用。

針對這樣的作品,內容運營企業應該根據人工智能給出的綜合評分,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讓創作這類內容的創作者有較高的收益。

如果能夠做到質量和受歡迎程度兩項都好,那麼獲得的收益就更多,不僅能夠從消費者那裏獲得更多的收益,同時也能從平台利益當中分享更多的收益。

一般來說,受歡迎程度高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價值,雖然不完全絕對,但是某種程度上還是有關聯的。

第二種是針對原創性很高的創作者,這類人注定創作的內容數量有限,不可能既保證較高的原創性,又能大規模量產。

針對這樣的人才,平台應該給予最高的經濟獎勵和精神獎勵,讓這些人不會因為經濟問題而放棄創作。

想明白這個問題後, 葉子書在自己的電腦上將內容寫了下來,並且打算從屬於企業的收益部分, 拿出10%, 用於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