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925章 史無前例的超級航母編隊(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雖然年初的空天飛機首飛表演非常激動人心,並且震懾了部分心懷不軌的國家,但是我國海上國防力量的薄弱,還是非常讓人揪心。

雖然有一些先進的海軍艦艇下水試航,但是數量並不算很多,加上沒有對外公布相關數據,也無從得知先進程度。

之所以沒有公布詳細參數,主要原因其實還是過於先進,不說這些軍艦的雷達、導彈、航電、智能化程度都遠超同類水平。

單是裏麵的動力係統,就足以秒殺這些同類裝備,因為這些常規艦艇使用的動力係統,也是核動力係統。

葉子書拿出來的技術怎麼可能會跟在別人屁股後麵走,要知道建設海軍花費的金錢非常大,耗時非常長,如果沒有超前設計能力,浪費就非常嚴重。

當初在動力選擇上,他就沒有考慮蒸汽輪機動力係統,而是選擇全電推進係統,而且也有這方麵的基礎。

麒麟電氣工業集團擁有常溫超導技術,又有先進的直流供電係統和技術,已經具備了建設全電推進係統的條件。

既然選擇了全電推進係統,他就選擇更進一步,采用先進的小型核動力技術為全電推進係統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供應。

同樣在小型核動力方麵又有豐富的技術和經驗,麒麟能源工業集團擁有熱電轉化裝置,可以直接將熱能轉化為直流電,中間不需要設置“燒開水”的環節。

他需要拿出的新技術,就是如何保障核電部分的安全性、小型化和精準控製核反應,隻要補齊了這塊短板,一套體積小巧、動力強大的核動力全電推進係統就誕生了。

在設計核反應堆的時候,他也沒有遵循現有的核反應堆設計思路,原因就是現有的核反應堆設計小型化難度太大。

航母上使用的話,還算湊合,畢竟航母的空間非常大,但是用在驅逐艦、護衛艦等這種噸位相對較小的軍艦上,就很難做到。

所以他采取了創新的多孔海綿體核反應控製係統,將核反應原料置於這些孔中,通過外部電流控製這些孔的閉合程度,以實現核反應原料之間的接觸麵積。

這裏麵技術難度最高的就是多孔海綿體的材料,這種材料需要耐高溫、耐中子撞擊、可精準控製等等特性。

耐高溫很好理解,因為一旦發生核反應,多孔海綿體就處於核反應的最中間,那裏的溫度高達幾千度很正常。

但是光耐高溫還不行,還必須要在高溫環境下保持特性的穩定,很多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特性表現差距非常大,如果特性隨溫度變化,就不適合作為多孔海綿體材料了。

而中子撞擊也很好理解,核反應過程會產生大量的中子,中子撞擊材料很容易導致材料內部結構出現問題,時間一長就要報廢。

而且中子還是不帶電的粒子,不能通過磁場等進行人為控製,隻能任憑中子撞擊這些材料,材料如果不耐中子撞擊,估計幾天就要更換。

因為多孔海綿體孔與孔之間的間隔厚度非常薄,常規材料根本就經受不起長時間的撞擊,我們常見的核反應堆外壁不管使用什麼材料,厚度都非常厚。

雖然他拿出來的多孔海綿體材料並不能用到核反應堆報廢,但是更換周期也達到了10年左右,更換也不麻煩,因為整個核反應堆都是模塊化設計。

加上整體非常小巧,更換的時候並不需要拆開軍艦的甲板,使用普通的升降機就能上下運輸,更換時間也非常短,隻需要2天就能完成全部更換工作。

萬噸驅逐艦使用的核反應裝置隻有30多立方米大小,這還是包括熱電轉化裝置在內,核反應堆芯體積更小,隻有不到20立方米的體積。

就算加上各種電氣設備在內,核動力全電推進係統所占的空間也隻有不到蒸汽輪機所占空間的20%。

這樣不僅能讓軍艦具有更多可用作戰空間,同時還能實現理論上的無限續航,不再需要經常靠岸補充燃料。

這樣的核動力水麵艦艇配合核動力潛水艇、核動力航母組成的航母艦隊,戰鬥力絕對要高出一個層次,也拔高了航母艦隊的技術門檻。

以前大家還奇怪為什麼這些軍艦沒有配備煙囪,雖然也有人猜測使用了核動力,但是大家都覺得不太可能。

因為這些軍艦的噸位不算很大,如果使用了核動力,能夠用於戰鬥的部分就壓縮了,整體作戰能力並不強。

加上我國這段時間大力發展的是太陽能發電技術,對核電的技術開發表現差強人意,國際社會也不認為我國的核動力技術有多麼先進。

目前進行核電研發的單位都是國家部門,葉子書雖然有技術,但是卻興趣缺缺,主要是核電成本並不低,相比之下太陽能發電反而更劃算。

當然,最重要的是麒麟能源工業集團獲得核電建設資質很難,這次主導核動力研發的是白虎科技公司,限製就沒有那麼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