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026章 2001年旗下企業經營狀況(一)(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倒不是他們不能收,而是覺得沒有必要收取那麼高的費用,他們的淨利潤實在是太恐怖了,自己根本就花不完。

以前這些淨利潤還要上繳,被葉子書分配給萬城基業,現在萬城基業不用他們支援,手裏的錢就更多了。

與其自己賺這筆錢,還不如讓利給機器人經營企業,還能繳納更多的社保基金,等於是將這部分利益分配給了民眾。

如果他們真要追求利潤,實在太容易了,有人工智能加持,從事的又是軟件和互聯網行業,光是人工成本就能節約很多出來。

現在他們寧願減輕程序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也要保持員工數量持續增加,就是避免人才斷檔,不然對長遠發展不利。

人才需要接觸大量的實際項目,才會成長起來,就算不需這些人才做搬磚的工作,也要讓他們經曆各種項目,積累經驗。

玄武科技公司去年營收為80萬億元,增長率高達45%,之所以增長這麼快,主要原因就是機器人產能擴大造成的。

同時青龍科技公司給玄武科技讓渡了更多的利益,將自己占據的利潤比例進行了壓縮,原因還是想要保持製造業競爭力和讓出更多的利益給民眾。

青龍科技公司是一家研發型企業,實際用工人數並不算很高,而占據的利益卻不少,一方麵削弱了製造業獲取利潤的空間,同時也壓製了勞動力報酬。

實際上隻要能夠維持自身研發投入和正常經營,青龍科技公司要再多的利益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以前利益還要上繳不少,現在不用上繳,利潤太多並不是好事。

讓出更多的利益,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作為親密的合作夥伴,給玄武科技公司更多的利益,對他們來說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加上玄武科技公司在星際艦船項目上承擔了較重的投資任務,前年采取轉移支付的方式,去年直接采用降低自身利益的方式,給玄武科技公司供血。

當然,玄武科技公司自身也是很強,不過他們的淨利潤率並沒有增加,還是維持在20%的水平,淨利潤額為16萬億元。

如果扣除星際艦船項目上的投入,他們的實際淨利潤隻有6萬億元,青龍科技公司讓出來的利益,都讓給了普通民眾。

他們的流水線生產工人,基本上已經辭退了,換上了機器人,給機器人增加雇傭費,就相當於給社保基金增加了資金,也就等於是給民眾發錢。

對於他們這種利益輸送,葉子書自然沒有意見,反正他沒有打算從這些產業拿錢,隻要這些產業能夠健康成長,他都無所謂。

青龍科技公司去年的營收,增長還是挺高的,主要還是來自機器人業務的貢獻,營收規模高達90萬億元,其他業務營收增長同樣不低。

但是淨利潤率卻要低得多,以前淨利潤率最低也能維持20%左右,去年他們的淨利潤率隻有10%,淨利潤額為9萬億元。

營收增長這麼多,但是淨利潤反而減少了3萬億元,這就是讓渡利益的結果,而對青龍科技公司來說,9萬億元的淨利潤已經不低了。

寰宇集團的業務發展是真的陷入了瓶頸,去年的總營收隻有32萬億元,隻比前年增加了4萬億元,增長率隻有14%。

原因就是他們很多業務基本上已經發展到了極致,汽車總產能已經達到了5000萬輛,在增加的空間已經不大了。

國內雖然汽車購買量依然旺盛,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銷售,存量已經不小了,這讓寰宇集團不願意繼續增加產能。

如果國內有需求的話,他們寧願減少出口量來優先滿足國內需求,以此來守護自己的基本盤,並不需要依靠產能來增加市場供應量。

好在由於國民收入整體增加不少,在國內銷售的汽車平均單價有所上升,加上特種車輛銷售持續向好,給總營收增加貢獻了不少。

在電池業務上,他們已經做到了極致,如果沒有更大需求的市場出現,想要快速增長,難度還是挺大的。

至於電動汽車,由於國際能源價格相對較低,銷量並沒有迎來大爆發,維持不瘟不火的狀態,而且他們也沒有刻意推動整個領域的發展。

但是技術上並沒有懈怠,依然進行更多技術的研發,萬一未來電動汽車突然火了,他們也不至於錯失良機。

而且未來電動汽車真有可能再次爆發,因為可控核聚變已經出來了,很多國家為了擺脫對外部能源的依賴,會有意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在磁懸浮交通業務上,超級磁懸浮的發展略微增加了一些,但是在他們這方麵的營收體現上並不明顯。

國內很多較大的城市,也開始建設自己的地鐵,使用的都是寰宇集團的低速磁懸浮技術,這方麵的業務都是不錯,隻是總營收並不算特別高。

原因就是地鐵建設速度比較慢,就算每公裏造價比較高,給他們帶來的總營收也比較有限,屬於小類業務。

實際上飛機製造業務,隨著國內機場數量大幅增加,以及選擇飛機出行的人數增多,也有一定的增長,算是所有大類裏麵,增長幅度最快的業務。

造船業務也有小幅增長,但是想要像前幾年那樣跨越式增長,就不太現實,隻能隨行就市來發展。

去年淨利潤2萬億元,在星際艦船項目上投資了將近11萬億元,作為這個項目重要參與企業,投資必不可少。

麒麟工業集團去年的營收,也不如以前,總營收隻有185萬億元,隻增加了18萬億元,這對於如此龐大的產業體係而言,並不顯眼。

營收增長率隻有10.8%,消費領域的熱情似乎沒有傳導到他們這裏,其實不然,他們的消費者業務其實增長還不錯。

隻是他們的企業業務非常龐大,消費者本就占據的比例有限,而且很多其實已經發展到了極致,想要進一步已經很難了。

好在今年的投資規模較前一年減少不少,淨利潤率有所上升,達到了30%,淨利潤額為55.5萬億元,在這方麵他們依然傲視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