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074章 團結就是力量(6)(2 / 2)

七八個人敞開著帳篷門,圍坐在一起侃著當前的局麵。話題經過了最初的艱辛,轉而起了最緊要的問題:武器。

大家都是二、三十歲的年紀,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這輩子沒受過這麼大委屈,哪兒能容忍被喪屍給欺負了。有人就表示,隻要有了槍,什麼狗屁喪屍,一槍一個,要不了多久就能殺個幹淨。這句話吹牛成分十足,但這會兒大家紛紛響應,幾乎都是這個想法。

所以熱兵器總是給人帶來誤解。沒經曆過熱兵器作戰的,總會認為冷兵器比熱兵器更殘酷。他們總覺著拿著大刀、長矛近身肉搏,比端著槍隔老遠對射要難很多。可現實的情況確實,自打世界進入了熱兵器時代,戰場的殘酷性幾乎是呈幾何基數在翻番。熱兵器之所以能取代冷兵器,就是因為其殺傷效率更高。

有人唉聲歎氣,自己體檢沒過關,被軍隊給刷了下來,以後是沒機會衝殺在第一線了。有人就安慰他,現役進不去,實在不行就當民兵。

一提起民兵,有人來勁了:“咱們國家民兵也有槍啊!”

“對啊,我家親戚的孩子就當過民兵,訓練二十幾,最後還打了十五發子彈呢。你們想啊,武裝部要訓練那麼多民兵,肯定有不少槍。回頭咱們跟上麵反映反映,隻要打開武裝部,咱們民兵不就有槍了?”

這時候大智坐起身話了:“武裝部其實沒多少槍跟子彈。我就當過民兵,家裏有親戚還是武裝部的,所以情況我多少了解一些。”

按照大智的法,基層的民兵都是以鄉鎮為單位,城市裏就集中在幾個大型的廠礦等單位。基本上,一個鄉鎮有一個民兵連,但鄉鎮的武裝部隻有征召民兵的責任,槍支彈藥跟他們沒關係,那都是上級,也就是縣、區級武裝部的事兒。

民兵是怎麼訓練的呢?一般都是趁著農閑,集中二十幾,訓練訓練隊列,再練習練習盾牌、棍棒,最後再一人幾發、十幾發子彈打靶。什麼手榴彈、高射機槍、迫擊炮、坦克車,全都沒有,那都是好幾十年前的事兒了。訓練的時候教官的清楚,就算真打仗也不可能讓民兵上,頂多讓民兵在後方維持秩序。所以訓練最多的就是盾牌與捆綁。

其實根據訓練需求,民兵訓練連打靶都不必。那為什麼還要打靶呢?主要是激發青年的參軍熱情。訓練現場就有征兵宣傳車,一場民兵訓練過後,總有覺得沒打過癮、懷揣軍旅夢的青年積極報名參軍。

最後打靶用的槍都是退役淘汰的,比如56半跟56衝,有的地方也用八一杠。56半是仿製的SKS,56衝其實就是翻版的AK47.

一個民兵連訓練完畢,用於打靶的槍大概有十支,子彈定量。打靶的時候會有關係戶蹭槍,於是這些關係戶打完了,剩下多少子彈一分,算算就知道每個民兵能打多少發子彈了。

照這麼算,一個連十支,一個縣十幾個連,那武裝部豈不是有一百多條槍?錯了,別忘了民兵打靶可是分批的,隻要安排的合理,三十條槍足夠滿足一個縣的民兵訓練需求。

所以一個縣級武裝部很可能隻有不到五十條槍,一場民兵訓練結束,基本上這五十條槍都得報廢了。上級會把這些槍械回收,直接報廢處理。然後等到第二年,民兵訓練之前,再配屬給縣級武裝部足夠用於訓練的槍械。

眼下是五月份,四月份的民兵訓練剛結束,舊剛報廢,新的還沒送來,所以各級武裝部留存的武器、彈藥很可能連派出所都比不過。

而黑垣的情況又比較特殊——人口嚴重流失。黑垣經濟不太景氣,這就導致成群成群的青、壯年湧向南方。於是尷尬的狀況就出現了,大部分青、壯年的戶籍還保留在原籍,但實際上除了過年,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都不在本地。於是乎每年的民兵訓練就讓人頭疼了,一一百塊錢的補助,有時候愣是招不滿人。搞到最後還得村裏挨家挨戶去動員。可村民精明著呢,人家會算啊,留在南方一個月好幾千,回來搭著路費不,二十多才幾個錢?

於是民兵不足,編製縮,訓練用的槍械自然也就少了。裏外裏歸納起來一句話,就是從武裝部搞槍械根本就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