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百九十四章 第一步194(1 / 2)

莊周夢蝶,這個故事我們都學過。

那麼,究竟是莊周夢見自己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成了莊周?

我們從來都對這個問題一笑而過,仿佛根本不需要問題,仿佛這個問題就像一個白癡問題根本不屑回答。接著,我們會談論莊子的哲學思想,莊子的哲學體係,然後談論莊子的生平之類的。

我不知道這個故事是莊子觸碰真實之後寫的,還是觸碰真實之前寫的。甚至,有可能這個故事隻是後人的編撰而已。故事究竟是誰的作品不重要,關鍵在於故事提出的那個問題,為什麼沒有認真思考以及回答?

角色知道這是個致命的問題,所以將注意力轉向其他方向,什麼莊子的思想體係,什麼存在主義虛無主義,什麼莊子一生的經曆,什麼各種古代思想流派之類的。

並且,這種知曉的越多,就能夠越獲得角色的崇拜以及讚賞。結果就是,沒人關心故事裏的問題,大家都在忙著豐富知識。

真是見鬼了,明明一個可以探究虛假的問題,卻被輕易放過。但是那些權威人士卻能夠口若懸河的講解什麼真實與虛假,還發明什麼哲學專業詞彙,似乎看不懂就是外行人就會被鄙視之類的。

回答“究竟是莊周夢見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了莊周”這個問題,必然牽扯這個世界的真實性。那麼,隻要誠實的思考,就能發現,我根本沒法確定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

然後,無法逃脫麵臨這個問題,所謂的我究竟是不是真實存在的呢?沒有理由講,我無法確定世界的真實性,卻可以確定我這個人的真實性。

那麼,對我這個人的真實性產生疑問之後,自然會思考關於肉體和思維的真實性。在這個過程中,也許不會觸碰真實,但必然會發現腦子裏的知識其實隻是一種扭曲。

不可避免的,拋棄腦子裏的扭曲就變成順理成章的事情。既然不能相信腦子裏的扭曲,那麼隻有感受生活的流動,一種“不害怕生活”的狀態自然而然就會產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估計連這句話的孔子都沒有做到這點,因為一旦做到這點,那就根本不可能認為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同時也必須承受,所謂的君子之道,所謂的君臣之道,所謂的仁義禮智都僅僅是人為的扭曲。

明明不知道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卻將這個世界當作真實,而且毫不懷疑這種相信。很明顯,這就違反了所謂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說法。

就像關於時間的確認一樣,我怎麼知道時間是按照線性流逝的呢?我怎麼知道我昨天真的吃了晚飯呢?我怎麼知道昨天是真實存在的呢?

所有關於時間真實存在的回答,其完整表述都應該是“我此刻覺察到我的記憶裏有關於……”這樣的句式。很明顯咯,隻是此刻的記憶而已,誰又能保證自己的記憶是正確的呢?

就算什麼攝像機之類的記錄,也僅僅是“我此刻覺察到有一個機器在播放一些故事”而已,那麼,我怎麼知道記錄的內容是真實存在的呢?或者說,我怎麼知道這是機器在過去記錄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