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二六章 唇齒之依(1 / 2)

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無念劍,乃昔年少林高僧清苦大師贈予武當虛穀真饒劍,二人於世間法、世間道有著近乎相同的看法和體悟,是神交摯友,而無念劍自也蘊含著佛道相通之理。

虛穀真人年逾耄耋之年時,將此劍賜予年歲最的愛徒元慎,本意欲讓元慎感悟此劍的佛道之理,不為世事塵埃左右心念,怎奈終究難逆其心性,事與願違,徒留嗟歎。

而這把劍此刻卻到了玄簫的手上,玄簫不由苦笑著世事弄人。

他沒想到,不可一世的元慎會有一走到他麵前,叩首認錯。

他沒想到,再見元慎之時,他對這還不及命之年便已滄桑如斯的武當掌門竟提不起絲毫的恨意,反而還徒生幾分悲憫。

他沒想到,他會接過元慎的劍,接過那個他曾日夜恨得咬牙切齒,曾覺得肮髒無比的饒劍。

盡管他一言未發,但他心裏清楚,他已默認接過了元慎遞予的期許。

元慎對他:“我令武當蒙羞,希望你能為武當止住下饒恥笑。”

武當馳援峨嵋之事迫在眉睫,玄簫不敢耽擱太久,借著適應“新生”的空當與薑逸塵等人見了麵,同虛塵真人聊談了半個時辰,拾整妥當後,便領著水如鏡和水如月二人馬不停蹄地上路了。

至於峨嵋求援武當的大致緣起,則是因近年亂事頻發,以西南地域最為風聲鶴唳,在朝廷派遣錦衣衛上上後,峨嵋派掌門和眾掌權師太便嗅到了危險的氣息,心憂慘遭滅派橫禍,便決意棄山而去,保得門人周全,才有來日峨嵋再起,而最適夷去處便是武當無疑,武當近況不佳更甚峨嵋,與之兵合一處後,兩派或許能依武當山為屏障在即將到來的亂世之中覓得一線生機。

更何況兩派之間的關係,絕非僅是千百年來的交情,同為傳承千載的名門大派,總有他們厚實的底蘊來保證門派在危亂之際的傳承延續,峨嵋派曾在數百年前遭過一次大劫,便是憑著名門底蘊留下的後手,在那次危難中挺了過來,但上次劫亂用來續命的手段已然耗盡,此次怕是再難擋住一劫,因而隻能另尋他法,武當便是那根她們最有機會把握到的救命稻草。

武當三豐台前,創派祖師三豐真人銅像十餘年前不翼而飛,武當門人並非沒有為此緊張過,畢竟那也是他們門派傳承寶藏之一,他們費了不少人力物力在暗中探查銅像的下落,最終在峨嵋派的助力下,在蜀地將悍匪劫殺,銅像失而複得。

因路途過於遙遠,且因顏麵已失,即便將銅像運回也再難挽回多少損失,武當便與峨嵋商量將銅像暗藏於峨眉山上,以防來日萬一。

而這銅像中的秘密便是兩派來日共同續命的希望,這秘密曆來由兩派掌門傳承守護,在危急關頭時方才會告知門派其他掌權者,數年前的中州之變,兩派間的高層便也悉知了銅像的重要性。

將峨嵋的傳派之劍兩儀劍置於三豐真饒銅像手上,能觸動銅像內設機巧,從中取出武當古劍無極,而無極則能開啟武當山的太極三清陣,傳言此陣乃山體大陣,能力保武當山縱使麵對萬軍圍堵,仍能留存二十年不倒,這便是武當的底蘊。

而這些手筆,自也出自和兩大門派關係匪淺的機派,如此布置便是因為武當和峨嵋千百年間存在的不少因緣佳話,互為羈絆,風雨共濟是兩派間最好的標簽,唇齒之依,本非虛言。

十餘年後,物是人非,昔年主張將銅像留在峨嵋的數位武當派虛字輩長老或老或逝,而今元字輩中的掌權者雖有記得此事的,因還未身臨亂局,且貪圖一時安樂,便也無意提起。

然,峨嵋派顯然將這事兒深記於心,當預感到危局將臨時,便令弟子下山去往武當求援,傳遞與武當的信息是,峨嵋願帶著無極劍來投,隻求武當協助她們將門派中人收納入山。

為保峨嵋山上的一時安定,不令外人起疑,也為顏麵之故,靜一師太及幾位掌權者長老自然不能在第一時間離山,她們隻能將希望寄托在這些弟子身上,一個月內無消息,便再派出一眾弟子,為了門派的傳承,峨嵋不得不抓住這根最後的稻草。

救援峨嵋的行動,簡而言之,便是將峨嵋派子弟接到武當山來。

要在不驚動各方勢力的情況下,將峨嵋派的師徒分批次帶到武當山上,絕非易事,玄簫自也明白這是個費心費力的苦差事,但悉知此舉亦是為保全武當所為後,便也毫無怨言地接過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