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六八四章 秋雨秋雷(1 / 2)

中秋過後。

幽京城裏的天氣失了溫和脾性,變得陰鬱暴戾。

三天時間裏下了三場大雨,一場比一場雷鳴電閃,一場比一場駭懾京都。

所謂秋天打雷,遍地是賊。

生活在幽京的百姓們已很少見到這般天氣,但大家夥祖輩父輩都是農田裏走出來的,深信秋雨伴大雷絕非好兆頭。

不是意味著有什麼災厄降臨,也至少說明來年很可能雨雪洪旱災害頻發,收成銳減,以致出現大量偷搶現象。

果不其然,就在中秋之後的第四天,中州北部東起興安境塔河城關、西至蒙地烏蘭巴特城關,烽火成線連綿三千裏,瓦剌人吹響了全麵進犯中州的號角!

硝煙越過崇山峻嶺,徑直籠罩在京都百姓們的心頭上。

盡管上一次外夷大舉入侵時也沒能兵臨幽京城外,但對於已安享太平日子近二十年、剛過完團圓中秋的人們來說,北邊的戰鼓仿佛擂打在他們胸口,急促得教人喘不過氣來。

直到這時候,才有傳言已停辦兩年的中秋夜宴在前些天又恢複了。

市井巷弄間開始冒出些細若蚊吟又嗡嗡鬧鬧的聲響。

大抵不是說什麼什麼昏庸無道,便是什麼什麼遭了天譴……

若非後續聽聞奉國大將軍連夜親赴前線指揮抗敵,恐怕幽京百姓們都將徹夜難眠。

……

……

幽京城的壓抑氛圍並沒有持續太久。

或是說隻有短短的一天。

並不是百姓們的記性和魚一樣短暫,而是擔心太多也於事無補。

天塌下來總有個高的頂著,隻要戰火還沒燒到家門口,日子該怎麼過還照樣過。

也隻有常在皇城附近走動的人們才會發現,這些日子來進出宮城的車馬多了些,且風風火火,來得快,去得更疾,真有似戲文裏所說“十萬火急”的味道。

但家國大事隻要還沒到達招壯丁的地步,便也輪不到他們操心。

在見多了車來車往的景況之後,大家又開始習以為常。

很多時候百姓們就是這般簡單樸實。

相較之下,朝堂之事很多時候都很複雜,如天氣那般變化多端、波雲詭譎。

可有時候便是晴空如洗,也很簡單明了。

隻要,朝堂上有且僅有一個聲音。

其實這十多年來,朝堂上的聲音不算多也不複雜。

尤其是在璟帝撒手人寰、延帝繼位之後,朝堂上的聲音甚至從未超過一手之數。

內閣雖仍負責審閱全國大小奏章、草擬處理意見,再經由司禮監呈報皇上批準,但延帝在小事上全部照單通過,大事上無一不另做打算,內閣為此早早點了自己的“啞穴”,不再自取其辱。

九大家從不單獨發聲,每回上朝前,九家必已在私下拉完幫結完派,在朝堂上最多隻會有三個聲音,此為慣例。

這些年來朝堂上聲音最大的,不是尖聲細嗓的閹黨,便是粗聲大嗓的武黨。

隻是這些天來,那些渾厚嗓門的粗人據說有幾個莫名染了病臥床難起,還有些步奉國將軍後塵趕往北麵指揮抗敵戰事,隻剩兩個緊巴著嘴杵在殿上一聲不吭。

在九大家默契選擇靜默,部分人安靜觀望,多數人噤若寒蟬的情況下,金鑾殿中自是極為安靜。

朝堂上當然也隻能聽到一個聲音。

小皇帝朱延在中秋夜宴請群臣後不幸染了風寒,雖不至於一病不起,可嗓音實在沙啞的很,咬音吐字若非湊到其嘴邊,實在沒人能聽清。

司禮監掌印太監於添於公公便把腦袋湊離延帝嘴邊很近。

朝堂上的一應事務也便都由於公公代聖上發言下旨。

……

……

夜。

暗無星月的夜。

這還是於添於公公這麼些年來最晚從皇宮回到私宅的一次。

私宅裏一片靜謐。

白天朝堂上卻比此時更要靜的出奇。

他卻很享受那種感覺。

隻不過為了享受那種感覺,他得付出很多時間和心思去做布置。

他很清楚任何物事都有其相應的籌碼和代價。

所以當他看到管家遞上來的,印有八十一個模糊僧侶圖案和梵文的羊皮紙後,他知道有人要來向他索要籌碼或者代價了。

於添道:“這是‘者’字印?”

管家知道自家老爺是在問是否確認過真實性,怎奈何宅中壓根沒人知道“者”字金印原來長什麼樣,遂無法辨識出這被刻意弄得模糊不堪的印畫,是否確為“者”字印所印,隻能硬著頭皮答道:“奴才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