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396.第388章突然想掛機鹹魚(1 / 3)

2020年5月26日,上午十點,漢州。

陳鋒睜開了眼睛,身上依然刺痛連連,仿佛散了架。

他又等了大約十幾分鍾,劇烈痛楚慢慢消失。

他試著動動手指,沒問題,能動。

他開始能感知外部環境,隨後簡單的看了看房間裏的狀況。

熟悉的公寓房間,熟悉的窗簾,熟悉的床單與熟悉的味道。

熟悉的掛鍾上秒針依然哢噠哢噠的跳。

窗外的陽光比平時他剛睡醒時更明亮些。

陳鋒覺得這可能是自己心情好產生的錯覺吧,看什麼都更明媚。

陳鋒長舒口氣。

自爆成功。

沒有玩脫。

穩!

他笑了笑,嘴角劃起抹弧度。

就很得意。

人類脆弱的身體在這種狀況下反倒成了奇妙的優勢。

隻要不是被瞬間凍結到近乎絕對靜止的狀態,人類想死可比想活要容易得多。

感覺身體恢複得差不多,陳鋒緩緩坐直起來,揉揉太陽穴,再去衛生間裏照鏡子。

死在殖裝魔戰的基因崩潰和自爆衝擊雙重作用下,他也不能完全確定自己的身體現在是個什麼狀況,所以還是看看心裏才踏實。

鏡子裏的人容貌沒什麼變化,頭發也還在,眼睛裏也沒自帶美瞳效果。

身材依然血讚,自己都心動。

陳鋒點頭,挺好,殖裝魔戰狀態完全沒影響到自己的外形,不至於走出門去被人當怪物。

又回到窗戶旁,陳鋒仰頭看著天空。

他不確定那裏是不是原初黑洞的方位,就假定那裏是,然後放任自己的思緒去憤怒與想象。

他又有點遺憾,本來還想試試殖裝魔戰形態能不能被卡BUG定在身上,然後直接肉身進宇宙,飛出去追上理論上還沒有抵達電子黑洞的旅行者二號,那該多好。

隻可惜看起來並沒有。

當然,陳鋒覺得吧,就算可以卡BUG得到穩定的殖裝魔戰狀態,飛出去追上旅行者,其實這也沒什麼意義。

因為他不會這麼做。

陳鋒摸出手機,簡單的看了下愛德華·威滕發表於2020年4月29日的文章,科學界將其暫命名為威滕黑洞。

陳鋒認為,這片文章的分析大差不離,威滕推測的原初黑洞就是繁星檢測出來的同一個黑洞。

但威滕的絕大部分數據均來自比較直覺的計算和推測,未必精準。

威滕也隻是猜測那裏有一個黑洞,表示如果人類將來有機會,可以發射一艘能達到十分之一光速的飛船先過去看看情況。

但這位當代幾乎登頂的物理學家與數學家,並不能準確給那疑似原初黑洞定性。

他對其具體的方位、性質、大小和壽命等等均不確定。

原初黑洞不同於人類已檢測到的其他黑洞。

如果人類能監測到其釋放的高能X射線,那早就將其準確的定位定性了。

現在沒有,威滕隻能根據看起來十分玄學,且不夠準確的太空引力波變化、背景輻射變化等數據,用一種不自信的語氣,推論那裏有黑洞,然後建議後人將來有機會的話,可以去實地考察著“看一看”。

所以,電子黑洞在吸收旅行者之前,應該是以一種相對靜默的狀態潛伏在那裏。

既沒東西給它吸,它自己也不怎麼釋放X射線。

直到2025年,旅行者被吸入黑洞瞬間,以及黑洞消失時釋放的強烈輻射變化,才真正短暫的暴露出其存在的痕跡。

根據天文學的“未來史料”,2025年時人類曾捕捉到過一次,但並沒能找到解釋,隻將其當成了普通的偶然天文現象。

這裏有一個時間差,按照旅行者的速度和繁星檢測出的黑洞位置,旅行者二號本來不能在2025年抵達黑洞。

把時間繼續往前推,在2010年4月22日,當旅行者二號剛剛飛到太陽係邊緣時,曾向人類發送了一些奇怪的,令人難以理解的信號,並在13個小時後抵達地球,被NASA接收。

當時科學界有兩種解釋。

NASA的科學家及工程師認為飛船上的存儲係統出了小故障,工作人員正在積極“用意念隔空修補”。

第二,德國UFO專家豪斯多夫則認為,旅行者二號很可能已被外星人劫持,程序被重新編寫,所以人類無法破譯這段數據。

當時這看似無關緊要的小插曲在學術界還曾引起小小的爭論。

大部分人都認可NASA方麵的說法,覺得豪斯多夫隻不過是個蹭熱度蹭名氣的民科選手,通過危言聳聽撈點知名度而已。

可能豪斯多夫自己也這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