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474.第462章 歸來仍是少年【6500字】(1 / 3)

領航艦隊剛抵達後,發現驚喜不隻如此。

影子星係的第三顆行星不但大氣結構與地球相似,就連板塊地形都一模一樣。

地表確實有完整生態,但與地球的差別還是挺大的。

在太陽係內,奧爾特星雲與太陽風共同組成了保護層。

太陽風的主要組成成分為超高速等離子體帶電粒子流,可以部分阻擋與吸收能量性質的宇宙輻射。

但太陽風本身對碳基生命卻又有害,幸而行星大氣層又能吸收太陽風中的帶電粒子流。

太陽風與行星大氣層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為地球上早期生命的誕生提供了優渥的前置條件。

但在影子星係中,恒星風的方向受黑洞引力與多重公轉的影響,顯得十分混亂無序,時不時的甚至會撕裂開孔,從外麵透射進入的宇宙背景輻射和黑洞輻射的量不小。

黑洞對外釋放的輻射,從產生方式上區分,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黑洞無時無刻不在對外釋放的霍金輻射,主要由利用潮汐力逃逸出黑洞的虛粒子轉化的實粒子組成。

另一種則是當黑洞成功捕獲到宇宙質能,在質能進入視界範圍的同時,反向釋放出的以X射線為主的純能量射線,有一定指向性。

如果捕獲到的質能總量過大,甚至可能產生伽馬射線,以及更可怕的伽馬射線暴。

這些能量型的輻射,時而穿越恒星風的遮擋,有一定概率直接照射到影子星係的行星上。

行星大氣對純能量型的輻射遮擋吸收效果較差。

時不時的,當黑洞吸收到質量過大的物質後,如果剛好釋放的超強射線指向方位是影子星係,並剛好經過地球之影時,地球之影上總時不時的會出現大麵積的生態崩壞。

領航艦隊抵達時,地球之影上的生物多樣性大約相當於千萬年前的地球,也是以碳基生命為主,但生物形態呈現出明顯區別。

比如地球之影上的樹木便都顯得格外矮小,幾乎不見五米以上的大樹,樹葉不是片狀,反而十分厚實,呈塊狀,葉子像果子多過像樹葉,並表現出明顯的幾何結構。

動物的個頭也都很小,毛發與皮膚格外厚實。

有些動物帶毛看起來是個龐然大物,拔了毛卻隻得土狗大小,皮膚也既堅硬又厚實,基本有鱗甲結構。

既有蓬鬆高聳的絨毛,又有鱗甲結構,不符合地球生物進化的規則。

但在這地球之影上,倒剛剛合適。

絨毛的表層分子結構形成特殊耦合,形成如同疏水層的反應層,對能量輻射有相當程度的反射效應。

看起來機理上與球型戰艦的凍結長須倒有幾分相似,但核心原理與功效卻天差地別。

皮膚上的鱗甲表麵的油膜則會形成特殊構造層,對輻射具備較強吸收和能量轉化貯藏效應。

人類並未徹底破壞地球之影上的原有生態,隻是暫且在一片大約於100年前被超強伽馬射線暴掃蕩過,還滿是致命輻射殘留,幾乎寸草不生的大陸上紮根下來。

以領航艦隊當時具備的科技水平,改造星係已經不需要從行星的層麵慢慢展開,而是直接改造整個星係的總體環境。

領航者用了七十年時間,在影子星係的奧爾特雲範圍建立了一共九重戴森膜。

九重戴森膜在十分接近的距離疊在一起,又被黑洞引力、第一重與第二重公轉運動的離心力、內部的恒星引力、自身結構力交互作用,拉扯成了個震蕩的雞蛋灌餅形狀。

自此,影子星係內部環境大變樣。

戴森膜對外吸收黑洞持續發散的霍金輻射與間歇性爆發的X、伽馬輻射,對內吸收恒星風與光能,電能產量數倍於太陽係,堪比多星係統。

同時,影子星係內部的輻射背景環境又被基本摒除黑洞輻射的影響,變得與太陽係內高度相似,內部與太陽係不同的恒星規則差異被抹平。

九層戴森膜的疊加,對恒星光芒的吸收效率極高,透光率低至0.05的九次方,僅為萬億分之1.95,無限接近於零,這就意味著影子太陽的光芒幾乎不對外逸散。

多層疊加的戴森膜對外也具備極強光吸收效應,在宇宙中不再反射出黃色光芒,而是呈墨黑色。

對外吸收光,對內吸得更徹底,導致九重戴森膜構建的行星係幾乎與黑洞背景完美的融為一體。

影子星係自此徹底藏進黑洞環境中。

隨後人類再革新了戴森膜技術,修建出隻單向吸收量子網絡信息的第十重戴森膜,防止星係中的信息外泄。

影子星係真正變成了人類的第二家園,同時也是原世界政府與救世的核心駐地,開始快速發展,並逐漸恢複對人類的領導力,嚐試將獵戶臂文明捏合成想要的樣子。

其實到了這個階段,“流浪”了兩百餘年的影子星係要想順利接過權柄,並要求其他殖民地全部配合自己的行動,有一定難度。

人類又有大敵在前,內部幾乎不可能發生戰爭,隻能和平演變。

和平演變是既有競爭,又有相互促進的獵戶臂人類新模式。

科技競爭、知識競賽、指揮官模擬戰、特種模擬戰……

在2801年至2851年這五十年間,上述競賽模式成為了晨風帝國的主旋律。

當時尚未關閉信息通道的影子星係在多項競賽中以壓倒性的優勢領先其他眾多殖民地。

2851年,晨風帝國以99.98%的讚成率通過投票表決,確定了以影子星係的策略為最高方針的指導路線,並宣布服從影子星係對帝國的全麵領導。

原因無他,在這50年裏,影子星係以單獨一個行星係的力量,幾乎承包了整個帝國70%的重大科技革新,並在多方麵競賽中取得壓倒性優勢。

尤其在一位名叫董山的青年科學家橫空出世後,影子星係的科學創新能力堪稱一騎絕塵。

此後,影子星係關閉通道,改變了溝通模式。

影子星係本身會通過繁星與克隆體的溝通,同步監測外部環境,收集信息,但自身資訊封閉,不再實時對外通報信息。

同時,影子星係也會每隔數年從外部人員中吸納一批新血,將出生在不同星區的高喚醒度高智商與特種作戰人才集中彙聚過來。

不過這些人來了之後,便不得再輕易與外界聯係。

同時影子星係又每隔數年就送出一批人,攜帶大量信息穿越星門,出現在包括奧頓星係在內的其他眾多殖民地上,以這些星係為“發明人”的身份對外分享科技成果,並對文明發展提出新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