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九十二節 邊境的金戈之聲(1 / 2)

心懷著這樣的仇恨長大的安奎拉對索薩烏斯家族毫無疑問不會有一絲一毫的認同度,所以,當他忍辱負重到自認可以獨立生存的年紀後果斷地留下一封書信發誓與索薩烏斯家族恩斷義絕,而後偷偷離開了家族,在他父親生前的一位私密朋友的幫助下加入了帝國北部的邊防軍隊。

深藏在內心的秘密以及十幾年漫長的韜光養晦讓安奎拉養成了堅忍不拔的意誌以及卓越不凡的才能,他懂得如何去恰當地處理人際關係以獲得周圍人的好感,也懂得隻有不斷學習來充實自身才能在機會來臨時不致失之交臂,一點一滴的積累一朝厚積薄發,安奎拉憑借著自己過人的能力在邊防軍中迅速脫穎而出,斯多亞圖姆之戰時,他已經貴為一支羅馬軍團的指揮官。

安奎拉的能力和品行都是值得稱道的,父母遭受的陷害並沒有使他成為複仇的奴隸,無論是舉止談吐還是誌向才略,述職時途經阿爾卑斯山與其偶遇的奧卡都為之深深敬佩,更難能可貴的是,安奎拉和奧卡一樣,都是如此的年輕,所以,當覲見格拉蒂安時,奧卡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向其引薦了安奎拉,像這樣的英傑如果不提供給他一個足以盡情施展才華的舞台隻能說是明珠蒙塵。

事實證明,奧卡的選擇十分明智,當然格拉蒂安的魄力和無條件信任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安奎拉以其不凡的軍事才能很快在格拉蒂安麾下的心腹中占據了一席之地,攻略北疆、軍事改革還有抵禦哥特等後來一係列重大事件中,安奎拉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尤其是當格拉蒂安初步奠定和穩固了北疆地區的統治基礎和改革進程後,安奎拉更是獨挑大梁,奉命率領一支偏師不畏艱險地向東征服,最後在後世的波蘭地區建起了一道用來防備哥特人和匈奴人的軍事防衛線。這道防衛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儼然是捍衛北疆腹心之地的東大門,自從阿德裏安堡戰役的失敗,匈奴人陡然間已成為帝國的頭號大敵,其迅捷剽悍的騎兵四處劫掠偵察,不僅對東羅馬造成直接的軍事威脅,同時在其蔭庇下恢複元氣的哥特人也再次蠢蠢欲動不顧廉恥地想要討好新主人,而哥特人的侵略目標正是安奎拉鎮守的東部地區。

哥特人野蠻強悍,以前定居在達西亞、潘諾尼亞時就曾是帝國非常頭疼的威脅,但好在其人口稀少,東西哥特人加在一起也沒有超過40萬,和人口眾多的羅馬人相比無異於滄海一粟。但是阿德裏安堡戰役讓帝國重新認識了這個蠻族的強大軍事實力,僅憑一族的軍隊居然抵擋住了瓦倫斯皇帝親率的集合了東帝國幾乎所有精銳的大軍,正是由於哥特人的牽製,才讓潛入的匈奴鐵騎得以抓住機會,在戰爭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突然衝陣,導致了帝國的慘敗。

不過哥特人為此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軍隊傷亡過半不說,由於瓦倫提尼安皇帝率領的援軍的及時趕到,哥特人原本計劃趁機侵奪東帝國領土的野心也宣告破產,甚至於沒過多久東西哥特人的聯軍主力就被徹底擊敗,整個族群都被打散,在狄奧多西主持的清剿作戰中除了少量的青壯和族民僥幸越過邊境逃入達西亞草原,整個部族幾乎被整個摧毀。

不過,哥特人就像打不死的小強,遁入達西亞草原內的哥特人獲得了匈奴人的扶持,得到了寶貴的安生之所,休養生息,而且得益於瓦倫提尼安大軍的逼迫,東西哥特人實現了融合,而不是像原本的曆史上那樣一直處於分裂的狀態。重新成為一個整體的哥特人無疑變得更加強大,其第一任國王便是當初的東哥特國王弗裏蒂格思,而西哥特國王維塔克則成為了軍事長官。

截止到奧卡揮軍南下向皇後派係發起最後決戰,強行吞並了同樣懾服於匈奴人淫威之下的日耳曼人部族汪達爾人、倫巴第人的哥特人已經重新聚集了一支總數達到八萬人的軍隊,其中包括兩萬騎兵,雖然這支由不同民族混合而成的軍隊其戰鬥力究竟有多少值得懷疑,其內部本身也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是在對羅馬的態度上,這些蠻族的看法卻都是一致的,在他們看來腐朽的帝國就是他們可以欺淩的對象,他們從羅馬人那裏奪取夢寐以求的糧食、兵器、女人還有黃金,至於土地,當然隻能屬於至高無上的長生天保佑的匈奴人。

安奎拉麵對著難以想象的壓力,他不得不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中去,他的手上隻有不足兩萬的精銳野戰軍團和一萬倉促擴編的戍備軍團,而需要守備的邊境線卻綿延近千羅馬裏,他甚至沒有退路,身後就是北疆的核心區域,那裏除了村莊、城鎮和無數開墾的良田、礦藏外根本沒有足夠的防守兵力,奧卡帶走了僅有的精銳,而鎮守在北境斯堪的納維亞附近的邊防軍還需要足夠的時間動員和南下,這樣的局麵意味著一旦安奎拉的防線失守,哥特人就可能長驅直入,將日耳曼人丟棄的土地納入到他們的魔爪之下。

安奎拉如履薄冰,他必須小心謹慎地使用每一分兵力,即便如此他還是需要後援,不是為了對付哥特人而是為可能緊隨哥特人其後而來的匈奴人,那是一群速度如風、狡詐如狐的魔鬼,習慣於穩紮穩打的羅馬軍團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不可能擊敗這樣的對手,盡管北疆軍改未雨綢繆組建了精銳的輕騎和重裝騎兵軍團,但由於戰馬培育、合格兵源還有軍隊架構、裝備等方麵的製約,北疆騎兵無論是規模還是戰力都還遠遠達不到與匈奴人一較高下的程度,因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帝國隻能盡力去挖掘步兵的潛力來應對匈奴鐵騎的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