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節 匈奴未勒之萬馬奔騰(1 / 2)

蔓延肆虐的烈焰火牆逼退了城下蝟集的匈奴大軍,當然也包括隱藏其中的射雕手,但像火油這樣昂貴的戰略物資儲量有限,因而對於堅守魯瓦尼堡的羅馬軍團來說,他們和匈奴人之間的殊死較量才剛剛開始而已。

魯瓦尼堡城下大軍對壘,戰事如火如荼,進而牽動著整個南線戰場四處開花,從野外和堡壘,羅馬軍隊和匈奴軍隊犬牙交錯,徹底混作一團,連綿血火浸染山河,不過總體來看,由於南線兵力上的劣勢存在,匈奴大軍處於明顯的攻勢地位。不過這戰場,從來都是雙方的舞台,有守有攻才是大戰常態,因而南線固然壓力不小,但大局上卻換取了北線的有利形勢。

在北線戰場,奧卡所需麵對的主要是以哥特為首的聯軍,其中有臣服於匈奴人的哥特人、汪達爾人、薩爾瑪提亞人以及在侵入帝國境內後招降納叛收攏的法蘭克人、勃艮第人、切魯西人、卡狄人等,兵力龐大但內部統屬混亂,加上軍備不足,戰鬥力其實反而是氣勢洶洶而來的三路大軍最薄弱的環節。戰前軍事會議上,奧卡和將領們為這場大戰定下了以攻代守、主動出擊的戰略,而毫無疑問,北線是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節點。

為此,北線集中了最精銳的高盧行省的第一、第二軍團(軍改後所有軍團名稱全部取消,暫以數字代替)和兩個野戰軍團總兵力在五萬人左右,雖然僅從數字上看仍是少於當麵的蠻族聯軍,但戰鬥力卻是不言而喻,超過不止一籌。同時,既然選定了北現戰場作為突破點除了足夠的精兵之外,強將也是不可或缺,所以奧卡不僅任命了安奎拉為北線最高指揮官,同時還不惜將諾頓、朱諾斯等一批悍將全都調入其麾下以供驅策,從而保證北線構成最強的將士組合。

戰局緊迫,還沒來得及從前不久經曆的苦戰中恢複過來的安奎拉接到任命,自然是顧不上嚴正抗議奧卡資本家壓榨工人的做法,再次披掛上陣,匆忙趕往北線,協調各部、構築防線、搜集情報……千頭萬緒整個人又是繃成了一根弦。

南線開釁的軍報傳來,安奎拉也是第一時間下令各部主動出擊以打擊蠻族聯軍輜重和補給線為重點,展開全麵接觸,表麵上看似乎和中線、南線采取的策略沒什麼不同,但實際掌握戰場指揮調度的參謀官們卻是最清楚沒這麼簡單,因為無論是從各處反饋的情報上分析還是安奎拉本人的舉動上都可以肯定,看似激烈的戰鬥恐怕隻是為了替一個真正充當殺招的作戰計劃作掩護。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安奎拉的精力根本沒有放在那些小打小鬧上而是投入到了一個既是作為眼前這場戰鬥的殺手鐧同時也是為了一個長遠目標而準備的先期行動中。這個行動關係重大,但也可以預見的必然是困難重重,不過安奎拉已經說服了奧卡,甚至不惜讓諾頓來執行這個極其危險的任務,可見他的決心。

由於行動需要合適的時機,因而安奎拉一直密切關注著戰局形勢的發展,正如那些觀察敏銳的年輕參謀官猜測的那樣,安奎拉命令各部主動出擊,營造出和南線相差無幾的態勢正是為了隱藏他真正的戰略意圖當然,也有觀察一下蠻族動向的打算在裏麵。而從目前得到的情報來看,蠻族聯軍似乎比他想象的還要有私心,他們根本沒有犧牲大量族人為匈奴人賣命的想法。對於這一點,安奎拉並不感到驚訝。

試想一下,原本定居在東歐的哥特人尤其是東哥特人是一個獨立的王國,實力不弱,正是由於遭到匈奴人的入侵,他們損失慘重才不得不向當時的瓦倫斯皇帝請求遷入帝國避難,所以說,哥特人和匈奴人之間最初是仇敵而非盟友。雖然後來情況看似發生了變故,哥特人不僅恩將仇報,發起叛亂,還在阿德裏安堡之戰中勾結匈奴人謀害了瓦倫斯皇帝,乃至於在被瓦倫提尼安皇帝率領的援軍擊敗後倉皇逃入草原向匈奴人尋求庇護,這一切看上去似乎哥特人已經和匈奴人好的穿同一條褲子。再到眼前,哥特人儼然已經是一副匈奴人仆從軍的姿態為其作戰。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安奎拉並不認為是這樣,在奉命鎮守東部防線期間,他就曾對哥特人的天性進行過細致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哥特人狡詐而貪婪,骨子裏充滿了背叛,一心謀求獨立,絕不可能心甘情願為其他人所驅使,投奔帝國還有臣服匈奴,這看似前後矛盾的選擇其實正說明了哥特人的天性,哥特人隻關心自己的利益,為此不惜和仇人聯盟和恩人反目,反複無常之間其實就是本著最簡單的趨利附勢生存至上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