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十八節 臨終的懺悔(1 / 3)

王部淪於敵手,這已是根基動搖,也難怪一心雪恥的休屠不惜放棄到手的勝利,含血退兵。

也許有人會說,幾萬大軍勞師遠征,眼看著勝利在望,就算是收到噩耗再趕回去也是為時已晚,何不幹脆攻下要塞?這種想法看似符合人情常理,但一聽就知道說話的人必然是軍事門外漢。

戰爭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報仇,更不是為了殘忍殺死成千上萬的人圖個樂子,歸根究底是受利益的驅使,當然,這種驅使既有意識主動也有被動的,但不管是有組織、有計劃的軍事入侵還是肆意殺掠的野蠻征服都是為了獲得各種各樣形式的利益。

而對於休屠來說,即便拚著臨走前再丟下上萬具屍體攻下布列斯特要塞,除了殺死所有羅馬人得以逞一時之快之外,還有什麼別的利益可言?要塞又搬不走,土地也不可能長久占據作為牧場,那麼與其固執的意氣用事下去,不如壯士斷腕,早早退去,也許還有阻截正在草原上縱橫馳騁的羅馬騎兵、減少損失的機會。

正因為如此,在要塞城下傷亡了近五萬人的休屠不得不忍著揪心之痛引兵退去,傾盡全力地往回趕,可惜他不知道,在草原上掀起腥風血雨、趁虛而入接連攻破了十數個部落營地包括王部在內的諾頓所部騎兵此時已經沿著北線悄然返回,帶著無數用粗繩捆縛雙手串起來的俘虜和數以萬計的馬匹、牛羊以及金銀等貴重物品。

隨著諾頓與休屠的擦肩而過,至此,帝國與匈奴左賢王部接壤的邊境一線戰事告一段落,成為這場影響了三個龐大帝國的戰爭最先烽煙消弭的一角。

而此時,遠在希臘馬其頓以及更遙遠的亞美尼亞,數以十萬計的羅馬將士仍在浴血奮戰,抵禦匈奴人和波斯人的進攻。

馬其頓東北重鎮,邁利基

匈奴右賢王海赤都正親督二十萬大軍猛攻這座阻隔了南下希臘腹地通道的堅固要隘。

不得不說,海赤都的運氣實在是差了一點,原本在施展了一記奇妙的右勾拳,聲西擊東輕而易舉擊潰並突破阿波蓋斯特統帥的東羅馬大軍後,匈奴大軍按照計劃應該是迅速突進,不理會沿途城鎮,以最快速度越過達西亞、色雷斯,誘使奧卡率軍出動,繼而兵分兩路。

大單於魯嘉秘密回軍,突襲潘諾利亞,而海赤都則率領其餘控弦直插馬其頓、希臘,從而配合完美地完成一次閃擊戰,將羅馬軍隊玩弄於鼓掌之間。

可是沒想到的是,戰略隻成功了一半,大單於所部成功瞞天過海欺騙了奧卡,一記回馬槍打得兵力空虛的潘諾利亞措手不及,但海赤都的進攻卻出了差錯。

由於狄奧多西嚴格執行了焦土戰術,進入到色雷斯境內後,海赤都派人四處搜捕,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帶路的向導,結果大軍竟然在阿爾卑斯以及喀爾巴阡山脈的延伸支係間雜山叢構成的複雜地形麵前迷路了,花費了幾天時間才找到了預定的路線,然而此時,奧卡親自率領的由潘諾利亞而來的軍隊已經順著近道急行軍趕到了他們的前麵攔住了去路!

不錯,是奧卡親自領軍擋住了海赤都的去路,在途中得知了魯嘉的再次分兵突襲消息後,奧卡並沒有選擇被牽著鼻子走地又掉頭趕回潘諾利亞,而是幹脆抄近路急行軍順利成為了海赤都繼續南下的攔路之虎。

奧卡之所以沒有決定回軍潘諾利亞,而將計就計協防希臘、馬其頓自然是經過一番考慮的,首先,匈奴大軍一再分兵、突襲、轉進這明顯是蓄謀已久,而步兵的機動力與騎兵相比那是望塵莫及,所以說如果一直順著匈奴人的想法來,很可能就會不斷重蹈覆轍,或者是被拖累、拖垮、拖死,既然明知其詭計,那麼不如幹脆打破局麵,專心致誌著眼一處,不給匈奴人引誘調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