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六十三節 逆轉乾坤(1 / 1)

大地之上,一股股無形的肅殺之風掃蕩四方,卷起漫天草屑紛紛揚揚。

高大的斯科普裏城堡就矗立在不遠處,那滄桑而粗獷的輪廓看上去就像是一名半跪於地的戰士,正垂首裹創,意欲起身再戰!

獵獵鼓蕩的旗幟沿著斯科普裏綿延數十裏,占據了東、南、西三個方向,那嬌豔如火的旌旗下佇立的是一個個氣度森嚴、散發著濃烈殺機的羅馬軍陣,一眼望去,那四方四正看上去令人有一種賞心悅目的規整感的隊列竟不下數百,按照一個軍改後每個羅馬方陣500人粗略估算下來,集結於此的足有十幾萬人!

震撼的場麵還不止於此,在西北角位置,一支兩三萬人規模的羅馬騎兵軍團赫然也在展示之列,對於始終以步兵為主的西羅馬來說將騎兵剝離以往僅僅作為輔助的地位,正式成為一支獨立作戰並承擔關鍵性的戰略任務的軍種,其意義不言而喻。

集中了十幾萬步兵精銳,甚至包括目前唯一成建製的騎兵,毫無疑問,斯科普裏城堡的上空正緩緩醞釀著一場隨時可能爆發的可怕戰爭風暴,不過,這場風暴是否最終無可避免,現在斷言還為時過早。

至少就奧卡考慮,他並不希望用一場血流漂杵的互殘來充作這場在此刻的交戰雙方來看,都已經失去繼續下去價值的戰爭的謝幕。

作為羅馬一方,在付出了巨大傷亡之後,他們已經成功地製止了敵人入侵的深入和擴大,並且給予了侵略者以重創,但轉守為攻顯然不切實際。

而匈奴人呢?他們懷著搶劫、征服的野心而來,然而在眾誌成城的羅馬軍團麵前,他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敗,軍隊遭受的接連慘痛教訓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承受範圍。

戰爭繼續下去,已然成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不過,掌握足夠籌碼在手的奧卡有信心也有資格,為這場戰爭劃上休止符。

匈奴的南路大軍的潰滅就是奧卡手中最大的籌碼!在邁利基,奧卡利用詐降以及攻心之策相繼殲滅了右賢王海赤都和留守大營的赤那所部,十幾萬匈奴軍隊潰散一空,而之後,利用俘獲的大批草原馬奧卡又想出了奇襲之計,將所有會騎馬的士兵全部挑選出來,以騎代步讓幾萬步兵一下子變成了騎兵,雖然無法馬上作戰,但是用來趕路卻是綽綽有餘。

於是,在色雷斯,奧卡的奇兵突然之間出現在阿波蓋斯特與左穀蠡王圖勒鏖戰的戰場上,直衝措手不及的匈奴人王旗所在,一舉扭轉乾坤,不僅解救了陷入絕境的東羅馬軍隊,還反敗為勝,再次擊潰了圖勒所部!

連戰連捷的奧卡並沒有就此停下腳步,而是在解決了圖勒所部後迅速與阿波蓋斯特商議,合兵一處,故技重施,又一次利用繳獲的大量匈奴馬匹,倍道兼程、長驅上百裏,神兵天降般地來到了潘諾尼亞戰場上,將仍在輪番發起猛攻、試圖突破防線的匈奴大單於所部堵了個正著!

當然,這個堵隻能停留在字麵上,不說這些步兵一路急行、雖然都是會些馬術的漢子,但也個個都是兩股之間磨得血淋淋,無論是精力還是體力都是消耗了大半,眼下也就是還剩下勉強維持個樣子的空架勢而已,就算是真的有十幾萬生力軍在手,麵對兵力相當、但戰鬥力和那些普通部落騎兵絕對不可同日而語的大單於直屬精銳,奧卡也絲毫不敢說有必勝的把握。

不過,在奧卡壓根就沒想過要和魯嘉單於死磕到底,之所以擺出這樣一副四麵埋伏的陣仗,隻是想要起到威懾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以不惜開戰的姿態逼迫匈奴人坐上談判桌。

斯科普裏城外,依舊是大軍林立。

四麵八方的羅馬軍團紛紛將長矛對準了中間,然而魯嘉大單於顯然不是一個屈服於威脅的敵人,而單於直屬精銳也是非同一般,麵對巨大的威勢壓迫鎮定自作,毫不動搖,反而隱隱有一種被激起了凶性變得愈發恐怖的感覺,就像是一頭受到挑釁的野獸,齜牙低吼。

誰也不敢動,確切的說,是誰也不想動。因而,在奧卡派遣了一名和談信使後,很快,魯嘉就做出了答複,他表示願意談判。

號角嗚咽,轟隆隆的馬蹄聲中,一直靜立不動的匈奴大軍開始緩緩朝西北方向移動,那裏是奧卡刻意留給他們的退路,逼急了一頭猛獸的結果可不是奧卡想要的。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匈奴大軍移駐到了西北角,成了圍觀者的一員,而空出來的中間地帶則無疑正是談判的最佳地點。

兩麵象征著至高權柄的王旗相對而行,奧卡和魯嘉各自率領20名騎兵,徐徐朝眾目睽睽的中央馳去。

片刻之後,奧卡終於親眼見到了羅馬命中注定的宿敵——匈奴人的現任大單於魯嘉,盡管麵前的人不是那個在歐洲曆史上留下永久凶名的“上帝之鞭”阿提拉,不過奧卡還是恍惚間有種亂入曆史原本走向的碰撞感,既有一絲迷茫,又有一絲使命臨近的肅穆。

魯嘉的相貌明顯帶有東方人的特征,顴骨很高,披散著頭發,臉部看起來比典型的華夏子民要寬一些,眉粗眼小,正額相對窄,鼻梁比西方人要短不少,瞳孔是灰色的,給人一種偏於陰翳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