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十七節 戰況紛呈(1 / 2)

接應一個小小的烏拉部入境,需要興師動眾,一下子出動幾萬大軍嗎?隻有傻子才會信!

到了這個時候,如果還沒醒悟過來羅馬這是蓄謀已久,打算搶占先機發動戰爭,除非是休屠的腦門被門板狠狠夾了。

休屠怒啊!恨啊!可是,麵對眼前的情形他無能為力,他手上的兵力太過單薄,隻有不到一萬五千騎,至於紮吉部的那點殘部就更不用提了,送給羅馬人塞牙縫都不夠。

援軍!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援軍!羅馬人的意圖不得而知,但這幾萬大軍絕不可能隻是來草原上閑逛的,很可能這隻是先鋒軍團,而更龐大的後續軍團正在趕來!

想到這,休屠不禁就是一陣怒氣攻心,暗恨自己太大意了,也太想當然了,自從幾年前的戰事平息後,休屠就一直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恢複領地元氣和整訓軍隊中去,無時不刻不在想著有朝一日與羅馬人再戰一場、一雪前恥,可是由於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作祟他隻想著等自己準備充分就對羅馬發起新一輪進攻,卻絲毫沒有想過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羅馬人率先反攻!

這種判斷上的失誤顯然並不是休屠一個人的錯,應該說換了其他任何一個匈奴的統帥,恐怕都會犯同樣的錯誤。原因無他,實在是羅馬人軟弱可欺的觀念已經深深根植於匈奴人的內心,漸漸使他們忘記了應該時時用警惕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對手。

休屠隻不過是首當其衝而已,雖說被羅馬人的突然出手攪得有些心慌意亂,但休屠的反應不可謂不迅速,他果斷放棄了繼續追殺烏拉部的打算,下令所有軍隊撤到更遠處,保持絕對安全的距離,遙遙監視趕來的羅馬大軍的進一步動向,而與此同時,四波斥候帶著不同的使命脫離大隊,絕塵而去。

休屠已經做出了決定,不管羅馬人究竟有什麼陰謀,他都要守住自己的領地,因而他派出的斥候其中有兩波分別是前往王部和單於王庭調集和請求援兵的,而另外兩波斥候,則是負責趕往邊境探察羅馬大軍是否還有後續以及將戰爭的消息帶到附近的部落,讓他們盡快撤離避免被羅馬人各個擊破。

而休屠自己,他決定當一頭在暗處窺伺著獵物的狼,在獵物沒有暴露真正的意圖之前,他有足夠的耐心等下去,羅馬人的戰鬥力就算再強悍,但畢竟大多隻是步兵,休屠就不信這個邪了,一群步兵到了廣袤的草原上,在他的密切監視下還能掀起什麼風浪來!

然而三天後,休屠才意識到自己太小看羅馬人的氣魄了。

奧卡曆三年,五月,西羅馬帝國正式向匈奴宣戰,不過這個宣戰的通告顯然比實際軍事行動的展開滯後了不少,當宣戰的消息傳到草原上的時候,羅馬的大軍早已深入草原上百裏。

此次戰爭,可謂是意義空前,作為戰爭的發起方,羅馬一改之前的被動防禦,主動出擊,秘密集結於邊境要塞的二十萬大軍,分三路同時向草原開始進攻,其中中路,也就是休屠當麵遭遇的一路,由安奎拉率領,兵力六萬,而另外的北路和南路軍兵力均是七萬,三路大軍的兵力配屬仍舊是以步兵為主力,不過各有一萬騎兵策應,這也打破了以往西羅馬軍隊的作戰定式風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戰,奧卡並沒有親臨前線,三路大軍的指揮官除了安奎拉之外,其餘兩位克洛斯伯爵(軍銜少將)、哈洛溫伯爵(軍銜少將)均是近幾年軍中新晉崛起的閃耀將星。

克洛斯伯爵原是帕圖爾屬下,在帕圖爾榮膺羅馬衛戍區長官後接替其職,率領不列顛軍團奮勇作戰,成功征服了愛爾蘭島,克洛斯的指揮風格偏於穩重,但極其善於把握大勢,不動則已,一動必然是以泰山壓頂的絕對優勢徹底擊敗敵人。

而哈洛溫伯爵則正好與之相反,用兵猶若疾風驟雨,慣以精銳敢戰之士,反複試探敵軍弱點,一經抓住破綻便狂飆突進,將敵軍防線撕扯得支離破碎,繼而再以大軍壓上,斬獲全功,哈洛溫伯爵正是憑借此種戰法,在丹麥尼亞(及後世丹麥)等地僅耗費短短數年時間內就相繼擊破當年遁逃的北日耳曼部族數以百計,俘虜以十萬計,還趁勢降服了頂替向南遷徙的日耳曼人成為那裏後繼原住民的諾曼人,為帝國再添強悍的兵源地。

事實上,像克洛斯以及哈洛溫伯爵這樣的軍中新銳派如今在已經日益成為整個軍隊的支柱,在老一輩的將領紛紛退役或是卸職轉而進入議會,這些經過全新戰爭理念熏陶、並且經曆過無數血火磨礪的新銳派將領很快崛起,接過扛鼎重任,開始為新紀元的羅馬軍團掌舵這也是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