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32章爭搶散氏盤(上)(1 / 2)

曾毅本以為陳光華是遇到了詐騙的了,被人扣店鋪內索要賠償什麼的,可是沒想到趕到店鋪,卻是見到了另一番場景。

店鋪內,陳光華和一個麵熟的年輕人此刻坐著茶幾的對立麵,二人四目相瞪,你眼裏容不下他,他眼裏容不下你似的,看起來很是火大,而老板則是一臉的苦澀,勸說道:“二位,小店東西不少,你們又何必為了這一件小小的東西爭個你死我活呢?”

“要你管,本少爺就要這盤子了,誰都別想從我手裏拿走。”年輕人誌在必得。

陳光華也道:“這東西是我先看上的,你這個錢家大少爺也太不講理了吧,居然敢橫刀奪愛,哼,就算是你老子見了我,也得對我客客氣氣的,你居然敢對我大呼小叫,你小子太不像話了。”

曾毅聽到這話時,猛然驚醒,這年輕不是別人,赫然正是萬可妮的未婚夫錢雪峰。

“靠,真是冤家路窄。”曾毅心裏忍不住咒罵一句。

“買賣無父子,既然都是要買東西,我又何必對你客氣呢。”錢雪峰叫板道。

“那好,我怕你個毛頭小子不成。”陳光華也不退讓,一巴掌拍在了茶幾上,茶幾上的東西一跳的,尤其是一件青銅器盤一震的,老板見狀,嚇的連忙去穩住這盤子,叫苦道:“二位,你們鬥氣請外邊去,我這寶貝可砸不得啊。”

曾毅這才留意到他們為了什麼物件爭鬥,居然是了一件青銅器件。

這件器具盤高20.6厘米,口徑54.6厘米,盤底直徑41.4厘米,重21.312公斤,盤附耳,盤腹有夔紋飾,高圈足上飾獸麵紋。內底鑄有銘文19行、357字。

曾毅瞅著這物件,眉頭一蹙的,因為他從《八門寶鑒》中已經得知這東西叫什麼了。

散氏盤,又稱夨人盤,西周晚期青銅器,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出土於陝西鳳翔(今寶雞市鳳翔縣)。

盤高20.6厘米,口徑54.6厘米。圓形,淺腹,雙附耳,高圈足。腹飾夔紋,圈足飾獸麵紋。內底鑄有銘文19行、357字。記述地是夨人付給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製度的重要史料。

散氏盤於乾隆中葉出土至嘉慶十五年一直在民間收藏,先在揚州江翰林家收藏多年,後轉手誰家則不詳。老古玩界卻傳說著,阮元收藏過,並複製鑄造出兩件。民國十三年以前,大古董商都說過,遇上散氏盤要格外小心,仔細簽定。

散國約位於陝西寶雞鳳翔一帶,西北方與夨國為鄰。由銘文內的人物推知,此盤的鑄作年代約在西周厲王時期。

1810年冬,嘉慶皇帝顒琰50歲的生日,阿林保將散氏盤敬獻給皇上做壽禮。皇上給了他兩江總督去當。

因而在老古玩界中有“阮元定名散氏盤,阿林保獻寶祝壽榮升”的口頭傳說故事。嘉慶皇帝不像乾隆皇帝那樣酷愛古玩字畫和美玉。

散氏盤入貢內府,曆經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六朝,久藏禁中。因時間太久,六朝皇帝誰也不去鑒賞,以致無人知曉它收藏在什麼地方。鹹豐十年火燒圓明園後,傳出散氏盤在圓明園被燒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