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三皇五帝與上古大神(1 / 3)

三皇五帝

有關三皇五帝的幾種不同組合,歸納起來,大致有這樣一些說法:

一三皇:

1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

2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

3伏羲、祝融、神農(同上》;

4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 ≥ ≤

二五帝:

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2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3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4黃帝、少昊、顓頊、嚳、堯(《資治通鑒外紀》)。

總體來看,三皇五帝是分為幾個時間段的,燧人、伏羲、女媧屬於舊石器時代,燧人、女媧為早期,而伏羲為晚期,其餘則都屬於新石器時代。神農、帝嚳最早,神農為前大汶口文化,帝嚳為早於仰韶文化的裴李崗文化;黃帝、炎帝、顓頊、太昊、少昊基本同時,黃帝屬紅山文化,炎帝、顓頊屬仰韶文化,太昊屬薛家崗文化,少昊屬於大汶口文化;祝融稍晚,屬石家河文化;堯、舜最晚,進入龍山文化階段,堯位於晉南,屬陶寺文化,舜(為)位於晉西南和豫西,屬河南龍山文化的造律台類型。

中國最早的古史係統。中國的古史傳說中,到戰國時期形成幾種“五帝”說;戰國末始有“三皇”一詞,到漢代才形成幾種置在五帝前的“三皇”說。

“皇”的原義是“大”和“美”,不作名詞用。戰國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為人主的稱呼,遂用“皇”字來稱上帝,如《楚辭》中的西皇、東皇、上皇等。時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稱為“三皇”。在《周禮》、《呂氏春秋》與《莊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並對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義作了解釋,但都未實定其人名。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秦始皇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無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基本上,無論是按照神話傳說,還是史書的記載,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

【不同的說法】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且認為泰皇最貴。那麼,泰皇是誰?《太平禦覽》卷七十八引《春秋緯》提出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尚書大傳》和《白虎通義》等,則又主張三皇應為燧人、伏羲、神農,而《運鬥樞》、《元命苞》等緯書,除了認同伏羲、神農外,補上了創造人類的女媧。此外,《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通鑒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由此看來,伏羲、神農占了三皇之兩席,諸說基本一致,而第三位究竟是誰,分歧較大。

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世本》、《大戴記》、《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而《禮記·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農)、黃帝、少皞、顓頊為五帝;《尚書序》、《帝王世紀》則視少吳(皞)、顓頊、高辛(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東漢王逸注《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而唐賈公彥疏《周禮·天官》“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

【三皇五帝的象征】

大抵三皇說所指諸人,是中國祖先處於史前各個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征。有巢、燧人、庖犧(伏羲)分別代表蒙昧時期的低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神農代表野蠻時代的低級階段;女媧則是更早的創世紀式的神人,在神話中又和伏羲結合創造人類。五帝說所指諸人,主要是父係家長製的部落聯盟盛期及其解體時或原始社會末期實行軍事民主製時期的一些部落酋長或軍事長人物。

大部分的意見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稱為“三皇”,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稱為“五帝”,這些說法起源於春秋戰國。

【盤古氏】

就是我們都熟知的盤古開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傳說天地是由盤古用斧開的,這一故事到了北魏,經酈道元傳入北方。從此,盤古由流傳於南方少數民族的神話,而展成為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廣博物誌》卷九行《五運曆年紀》

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嶽,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為草木。秦漢間俗說:盤古氏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先儒說:盤古氏泣為江河,氣為風,目瞳為電。古說:盤古氏喜為睛,怒為陰。吳楚間說:盤古氏夫妻,陰陽之始也。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亙三百裏,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桂林有盤古祠,今人祝祀,南海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盤古氏,天地萬物之祖也,而生物始於盤古。

中華民族的始祖盤古氏化仙之後,他的身體器官化為日月星辰、四極五嶽、江河湖泊及萬物生靈。這個傳說雖然有神話的成份在內,但卻為我們提供了一份研究中華民族日神和月神的參考資料。《五運曆年記》認為:中華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盤古氏雙眼所化,日神是盤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盤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間流傳的“男左女右”習俗,就是由此而來

【有巢氏】

有巢氏的傳說在先秦古籍已有記載。他是傳說中明巢居的人。這一傳說反映了我國原始時代由穴居而進入巢居的情況。

中國古代神話中明巢居的英雄。也稱“大巢氏”。其初,人民穴居野處,受野獸侵害,有巢氏教民構木為巢,以避野獸,從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莊子.盜蹠》:“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太平禦覽》卷七八引《項峻始學篇》:“上古穴處,有聖人教之巢居,號大巢氏。”晉張華《博物誌.雜說上》:“昔有巢氏有臣而貴,任之專國主斷,已而奪之。臣怒而生變,有巢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