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405章 遍地貪官百姓遭殃(1 / 2)

江南省郡陽州知府胡代青可謂是及其聰明之人,把自己的煤礦股份拿了出來85%的股份,5%給了弟弟胡代紅,80%給了龍霄,還讓龍霄掏出了五億兩銀子,算是跟龍霄綁在一條戰船上了。胡代青觀察過龍霄,覺得龍霄有帝王之相,絕非池中之物,來年說不定就有奇遇。再說了,自己拿出了85%的股份,煤礦卻是擴大了10倍,自己的收益不但沒有收到損失,還大大的提高了,這就是聰明人的做法。加上龍霄又提拔胡代青作為知府,胡代青還是賺了。

別的不說,一個陽州知府,就說不貪汙一兩銀子,隻是每年的例規銀子就是幾億兩,那自己就可以分得一億兩銀子之上,這就是清官了。要是自己稍微貪墨一點的話,每年2億兩銀子之上,是綽綽有餘的。不過,胡代青很明白,自己也不用貪汙,就是拿點例規銀子也足夠了,上任幾年來,每年最少的例規銀子就是一億兩,現在也有3億兩銀子的家底了。

何況,胡代青的煤礦年產量都是十億斤以上,每年就有一個億的收益,自己就是15%,也有1500萬的分紅,自己的銀子則是足足夠花的了。因此,胡代青很少巡視各個郡縣。陽州府有十個郡縣,每個郡縣都是富得流油,在江南省郡也是首屈一指的郡縣,每個郡縣的知縣,對於胡代青非常的有好感,可以說非常的尊敬。胡代青出了常規的例規銀子之外,從不收取屬下的賄賂,就給屬下10個知縣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各個知縣就不用拚命的搜刮銀子,來討好知府胡代青。

對於各個郡縣的差事,隻要能說的過去,胡代青很少發脾氣,也從來不彈劾人,是江南省郡出了名的好人一個,名聲還是不錯的。胡代青自己也明白,江南省郡各個郡縣的差事沒有很差的,自己采取的就是無為而治,隻有不擾民,就會給老百姓帶來好處。在江南省郡8個州府之中,陽州府是最清明的,也是算得上不貪的州府。即便是劉太良上任江南巡察使,對於陽州府也是留一點臉麵。

劉太良知道,胡代青是龍霄提拔上來的,龍霄又是駙馬爺,也是劉太良不能得罪的,也就給胡代青留一點麵子。劉太良在搜刮銀子上麵,在陽州府就少的多。就是巡撫呂鴻恩也是對胡代青青眼有加,不會太過為難。現在的江南巡察使褚柳安也是官油子,早就對胡代青有所了解,加上胡代青官聲很好,也就不敢過分勒索。當然,胡代青自己不貪汙,不代表不會送禮,給於褚柳安的好處也是不少。別說是褚柳安,就是巡撫劉天一的好處,胡代青也是一兩不少。

因此,不管是巡察使褚柳安還是巡撫劉天一,搜刮銀子的時候,就越過陽州知府,單獨對各個州縣進行盤剝。陽州府的胡江縣是一個盛產絲綢的郡縣,當地不但有漫山遍野的桑樹,更是有廣大的養蠶之人,可以說,在胡江縣200多萬人口之中有80%的是養蠶戶。還有20%的農戶則是絲綢生產的,隋朝素有天下絲綢出胡江的說法。北方人養蠶需要再每年的四五月份開始,至秋後十月份就不能再養了,最快也就養三期,南方卻是四季恒溫,養蠶可以六期,比北方多了一倍。

加上南方的氣候適宜,養蠶很少出毛病,因為桑葉好,出產的絲綢就好,因此,胡江縣就成了全國的桑蠶重地,一個農戶,每年養120張桑蠶,那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胡江縣的桑農也就非常的人富裕,一個平常人家,每年也有萬把兩銀子的收益,雖然比不上那些商貿大戶,但在一個百姓來說,每年有一萬兩銀子的收益,小日子過的還是很好的。

以前龍霄在任的時候,為了輔助農桑,給農桑製定的稅率是千分之一,這對於江南農桑戶來說,基本上就是忽略不計,收入一萬兩銀子才繳納10兩的稅銀,簡直就是無稅。龍霄還經常的給農桑戶發放補貼,實際上就等於不納稅,還能分錢。可是,劉太良上任,別說分錢給農桑戶了,就給江南的農桑戶製定了,每戶每年1000兩銀子的例規銀子,不說其他的郡縣,僅僅是陽州府胡江縣,就有30萬戶,每年的例規銀子就達到了3億兩,加上數萬家絲綢作坊,每年的例規銀子就是高達上萬兩,每年的胡江縣的農戶的例規銀子就高達6億兩,加上胡江縣的商戶,每年10億兩銀子是穩穩的。若是江南省郡80個郡縣,都像胡江縣一樣多的額例規銀子,劉太良就能貪墨800億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