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407章 進西山內地大遷徙(1 / 2)

隨著西山郡煤炭的大量進入內地,內地的煤炭使用也日漸普及,尤其是那些商鋪飯莊,大戶人家更是不在話下,就是一些稍微富裕一些的農戶,也都在使用煤炭,煤炭的價格也一再降低,成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西山商戶的大量商人也隨即進入內地,跟內地人進行交流。內地人就發現,在西山郡的生活竟然比內地要好的多,內地省份除了江南省郡之外,很多省郡的老百姓還不如西山郡的老百姓過的舒服,很多人就產生了移民進西山的想法。

開始的時候,移民還是小規模的,隻有有親戚在西山省郡的,經過介紹進入西山郡,也有一個著落。後來見在西山郡落戶盡然有許多好處,發放給落戶補助,就是西山郡的一個政策嗎,這也是龍霄為了西山郡刺激人口增長,實行的一個辦法。西山郡有廣袤的土地,又有深山大川,隻是人煙稀少,缺少的就是人口。龍霄規定,每個進入西山的人口,可以得到100兩銀子的安家費。開墾的土地也可以得到每畝50或者100兩銀子的補助,這個政策是十分吸引人的。

內地各省,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很多老百姓不堪重負,就紛紛出關,來到西山郡,慢慢的就形成了一股風潮。西山官道上,每天的移民數量數十萬計,朱小七就是其中的一個家庭。朱小七一家本是建安郡德昌縣人氏,家裏有父母,自己有妻兒,祖上留下來的十畝薄地是朱小七一家唯一生存的依仗。父母原來是木匠出身,手藝不錯,可是身體不行了,就沒法幹活掙錢。朱小七也學了一半的手藝,但是在內地,木匠有的是,不是很賺錢,朱小七的手藝,就漸漸的丟下來。

建安郡的巡撫是一個極其貪婪的人,隻知道撈錢,下屬的各個知縣也都效仿。整個建安郡就成了貪墨成風,德昌縣有100萬人口,農業人口就占80萬,是一個農業大縣。這就是德昌縣的知縣瞄準了農村,原先的時候,德昌縣的稅率還是10%,加上例規銀子,也不過是20%,雖然是重稅區,老百姓還可以生存,畢竟還能剩下80%,出去種植的成本,剩下50%還是能夠的,每年產量6000多斤,還能剩下3000斤,全家五口人,每人的口糧再除去200斤,還能剩餘2000斤糧食。

賣出以後,也能得到2000個銅板,也就是20兩銀子,維持穿衣用度,雖然艱苦,還能生存。可是,後來的德昌縣知縣瘋狂的搜刮,例規銀子擴大到30%,朱小七一家除了吃飯以外,就沒有剩餘的糧食了,加上沒有經濟作物,隻能靠賣糧食賺錢,五口之家相當困難,根本就無法生存,就是穿的衣服,都是分縫縫補補,穿了三年又三年。朱小七在進城賣糧的時候,聽說西山來的商人講,西山的百姓納稅隻有千分之一,糧食還是按照兩個銅板收購,除此之外,還可以種植蔬菜,也能賣錢,每年的收益,五口之家就能1000多兩銀子。朱小七就動心了,就跟父母商議,是不是也要移民西山郡。朱小七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對外麵的世界不是很了解,也沒有什麼主意,見朱小七想移民西山,也就同意了。

朱小七就賣掉了家裏的田產,每畝10兩銀子,房屋不值錢,也就50兩銀子,湊足了150兩銀子,買了一兩破舊的馬車,全家人就走上了移民西山郡的道路。朱小七一家在去西山郡的路上,也吃盡了苦頭,父母年邁,孩子又小,隻有自己跟妻子是能勞作的,在路上,朱小七也不舍得坐車,讓父母跟孩子坐車,夫妻兩個就徒步跟著,一路就來到了西山郡的關卡。西山關卡的人見是有馬車,按照規定就要收取最低5兩銀子的過關費,朱小七心裏就哇涼哇涼的,還沒有進西山就損失了5兩銀子,以後還不知道有多少的關卡,朱小七心裏就想打退堂鼓。

後來一問,才知道,整個西山郡,就隻有一處關卡,朱小七才放心,一直走到西山郡大同府榆林縣一個山溝裏。朱小七見這裏山清水秀,草木旺盛,荒地很多,就在一處山溝的陽麵住了下來。朱小七跟妻子搭了一個簡易的棚子住了下來。隨後就來到附近的村裏,見到村裏的保長,把自己落戶的事情說了一遍,沒有想到,保長很是熱情,替朱小七向縣裏稟報,全家領到了500兩的安家費,此時的朱小七才知道,西山郡的傳聞是真的。朱小七連忙拿出10兩銀子感謝村裏的保長,保長也不客氣就收下了,很是熱情的給朱小七介紹修改房子的工頭,一間房子是30兩銀子,包工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