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一零五章 我的錢哪去了(1 / 2)

“爺,奴才有件事必須稟報您,否則奴才就是不忠!”敢打斷弘皙的訓話,並能適時以表忠心捧哏的自然張宗仁,“爺,奴才剛才算過了,皇上賜給咱們開府銀外帶一年的年俸合計52萬兩白銀,可奴才數來數去隻有四十七萬八千四百兩!”

“你確定沒數錯?”弘皙眉毛一挑,“馬大人辦事滴水不漏,職責所在也能差出幾萬兩?”

“回太孫的話,數目一點沒錯,”馬武躬身答話,“奴才親自核算的,扣除八厘的火耗,五十二萬兩就剩下四十七萬八千四百兩!”

“火耗?”弘皙直視馬武,“皇瑪法撥給的開府銀是官錠吧?”

“是!”

“馬大人送來的銀子也是官錠吧?”

“是!”

“撥給的官錠馬大人沒有連夜重鑄吧?”

“這——”馬武有些難以招架了。

“既然沒有重鑄過火,馬大人告訴我火耗從哪來?我那四萬一千六百兩又到哪去了?”弘皙嘴角如鉤,火耗,他當然知道什麼!

火耗的存在尤其必要性,前明萬曆年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朝廷規定賦稅一律征銀上繳國庫,國庫官銀以五十兩為錠,百姓上繳的碎銀重鑄成銀錠因為過火必有損耗,雖有損耗卻不能虧損國家,於是百姓實際上繳的賦稅數額必然大於稅賦本子上的記數,超出部分稱為火耗。比火耗更早的還有征收的米穀因為被雀鼠偷食而損耗的鼠雀耗,比如漢朝時,每繳糧食一石加耗兩鬥。

火耗的存在也有其必然性,討飯出身的朱元璋憐惜百姓卻苛待官員,所謂爾食爾祿,民脂民膏,敲骨吸髓想都不要想!拿出官員的“工資表”官至極品俸銀不過180兩,祿米不過180斛,七品知縣年俸不過45兩,根本不能借以維持生活,恰如郭琇在攻訐“一體納糧”是所說,若談官員體麵唯有貪腐一途,否則就真成了破家縣令。

全線無戰事自然是國家承平,百姓安居生民樂業之後物質文化產品的極大豐富,於商品市場官僚階層永遠是最具購買潛力的一群人。而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不患寡而患不均是最基本得平等要求,看爾等治下小民都穿金戴銀腦滿腸肥,嘔心瀝血的大老爺憑什麼吃糠咽菜兩袖清風?

畏於朱元璋剝皮充草的酷政,官員們就必須找到一條合法的生財之道,火耗就成為最直接的途徑,畢竟這東西屬於剃頭的剌腦袋幹什麼糟蹋什麼,究竟該是多少卻沒有定論,但肯定的是沒人貼著錢做官。

而當成火耗成為評判一個官員是否清平的標準,朝廷便已經是默認了火耗的存在,而通過這條共同的利益線,上上下下也成了利益共同體!

有清以來幾乎全盤照搬了前明的製度規則,康熙更是不斷強調永不加賦。正賦的數額定死了,想要增加總額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火耗的比例。一般州縣少則每兩達到二三錢、多者四五錢,偏僻少賦的州縣甚至會出現火耗超過乃至幾倍於正賦的情況,像是戶部內務府這樣的衙門幹脆“雙向”收費,出庫入庫皆收火耗這也是潛規則。

馬武罕見的隻扣除了八厘都是夾著尾巴做人的結果,這可是放眼全國都沒有的低標準,偏是皇太孫還要追問,他能怎麼說?說莫說是開府銀錢就是賑災撥款都是這規矩?還是說皇太孫不懂規矩?潛規則之所以是潛規則就是因為永遠沒辦法拿到陽光底下來曬!

“皇上駕到!”

遠遠地一聲高喝,讓馬武一激靈,這絕對不是解圍,更像是推出午門之後的信炮!

“太孫殿下,奴才個人給您補足成不成?”

就像州縣官員不能把所有的火耗裝進自己的腰包一樣,哪怕是像馬武這樣“世襲”的內務府總管也不能把所有的火耗拿回自己的家,潛規則形成的基本前提就是利益均沾。質疑其強調個人補足,馬武隻是習慣性的把人情邁在前邊,背後作揖的事不符合買賣人的精明!

“馬大人既是內務府總管當知剛入內庫的一大筆財富,爺既然送了皇阿瑪幾百萬兩眼睛都不眨一下還會稀罕你個人的幾萬兩銀子?爺隻是要拿回自己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