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二四六章 一部西遊,將軍悟空(1 / 2)

張玉祥端坐鞍橋並不是不尊重或坐山觀虎鬥。

首要是遵循古例,兵者,國之大事。既主肅殺之氣,自然是銳不可擋。依照大清律,身為三軍為統帥,甲胄在身,擋者披靡,除非皇上當前,旁人,他也隻需抱拳當禮。

但因為有了押送那回的深刻印象(見第一卷第一章),他知道眼前這位小爺想做什麼沒人攔得住。作為旗下奴才,他也就默認了本主的大殺四方,一來,這些步軍統領麾下既然敢當亂黨,就要有身死的覺悟,這叫莫見賊吃肉,也看賊挨打。

二來,這些人死了反倒幹淨。皇上下旨說投降免死不假,但不過權宜之計,須知謀逆為十惡不赦的大罪,輕飄飄放過如何震懾旁人?即便礙於皇上的金口玉言,此時不殺,秋後也當算賬,一句流放,不管是嶺南還是寧古塔,必定全家死光光!

如今有太孫抗旨不尊,事後,皇上氣也好罵也罷,索性也就不再糾纏了。換一個角度說,太孫這還是菩薩心腸呢,畢竟,一家哭總好過一路哭!

等到太孫“行善”完畢,卻提著血淋淋的刀子趕奔禦駕所在,張玉祥有點慌神--帶兵見駕視同謀刺,可是大罪!

他催馬追過來,太子與皇上相爭的言辭雖未曾聽明白,太孫那一刀他可看的清清楚楚的,震撼瞬間,他的腦海隻剩下百感交集--

震撼來自皇孫謀刺皇帝,但震撼就像晴天霹靂一樣,劈死你了也就是你了,沒劈到你,日子該怎麼過還得怎麼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百感因為眼前事牽扯到張家,進而讓張玉祥想到一隻猴子。自詡為齊天大聖的猴子,菩提祖師稱它為悟空,惡心人的叫他弼馬溫,關於猴子的這部書叫《西遊記》!

《西遊記》是先父送給他的,就在他當年遇虎癱倒,被康熙一鞭子抽在臉上之後!

此書自明萬曆二十年成書刊印,迄今百餘年。張玉祥從小看過不止一遍,如所有的小夥伴一樣,他最愛的也是前邊的十個章節。那猴子,天生地養,自在山中行走,做個猴王盡情逍遙。學藝菩提祖師,得了長生不死的法兒,闖地府塗改生死簿,齊天大聖大鬧天空,酣暢淋漓!

自五行山下脫難,憋屈就來了!

保著個肉體凡胎、更兼糊裏糊塗的唐僧取經,騰不得雲嫁不得霧,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裏的神通似乎都忘了,化個齋飯都隻能以野果充饑。而那師傅還動不動的給個緊箍咒念,好容易遇上個妖怪,本以為可以當做出氣筒暴打一通,嘿,還都是有主子的,每逢高舉金箍棒,空中必定一聲如刀下留人的一聲喊:大聖--

貌似這些主子一個都惹不起,隨便一句“疏於管教”或“一時不察”就能打發了孫大聖!也不知道這些神仙早幹嘛去了,若當初隨便誰派坐騎出來,哪還有大鬧天宮的事兒?

直到痛定思痛時,明悟才越多1

做猴子,還是石頭縫裏蹦出來的,無牽無掛,混混沌沌,雖無知且無畏,但小胳膊小腿的沒有爭勝之心,毒蟲猛獸之類的也懶得搭理他。

做猴王是初生野心,並支持它遠赴海外學藝,“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細思卻是個“心”字,如讀書開蒙,如縱橫疆場,得了富貴前程,心靈也受了桎梏。

翌日再看,張玉祥也逐漸明白了取經路上為什麼會有妖怪!

唐僧,不過一介凡胎,走一遍“西遊路”就要成佛,這讓那些苦熬的神仙菩薩情以何堪?坐騎童子化身妖怪,能拿著本主的神通武器四處為害,擺明了就是各方勢力的代表啊!這就像幸進的官員,根基淺薄,夾著尾巴做人是本分!否則打狗傷主,《西遊記》就不叫“遊”,得改名叫送肉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