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二七零章 儒佛爭,油出青蓮(1 / 2)

“小尹!”

不等章嘉呼圖克圖有什麼表示,張廷玉先喝了一句!

首先說,喝止不是訓斥。

儒家嚴格講也是教派的一種,不管是佛道出世還是儒家講究入世濟世,最終都是以人為對象。套用經濟理論,他們屬於同一目標市場的競爭者,而太孫弘皙作為未來的天子,更屬於目標市場中的領導者,天生就是被爭奪的對象。

因為競爭,打壓對手是天生的自覺。

早在漢代,佛教傳入之初,《理惑論》就記載:《孝經》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珍之重之,不敢毀傷,沙門剃頭,違聖人之語,不合孝子之道。南北朝之時,儒佛之間更有神滅與神不滅,有無三世因果報應展開辯論,範縝的《神滅論》在此時大放異彩。

知道明朝之後,佛家提出了三教合一,彼此間的關係才稍稍融洽,如今章嘉呼圖克圖拋出“競爭理念”,小尹隨即跳出來“挑刺”,正和心意!

其次,喝止是欣慰。

既是競爭,就有批判。儒家對佛家的批判就集中體現在倫理上。

首先說,脫胎於宗法製、父家長製、階級製的儒教,最為重視的就是孝道。在儒家看來,生而為人,母生父養,報親恩是頭等大事。所以儒家的《孝經》才會有不敢毀傷身體發膚,《論語》更把孝悌當做是“仁”之本,也是人之本。

而佛家剃發不說,其教義中的一入空門,四大皆空,佛教徒忘卻孝道,更枉為人子。

其次,儒家入世治平,整個過程具體分為: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幾個階段,是人的奮鬥!而這個奮鬥過程中,首要有敬懼之心。即便是皇帝做“天子”,也當敬天地,敬祖宗,敬社稷,予其“三綱五常”的核心地位之後,也以“君臣之道,恩以相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條框來約束。

而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一落地就說“天上地下,唯吾獨尊”,這在儒家看來根本就是大逆不道,可得虧是出生在迦毗羅衛國,若換做中原,怕早叫一聲妖怪丟進尿桶裏溺死!至於其追求的眾生皆苦,修行以求來生,儒家幹脆把它批做早了生死的學問!

最後便是處事原則與行事的理念。

儒家有中庸,不偏不倚,雖是謙謙君子卻也握之有質,窮的自善其身,達得兼濟天下。孝子而忠臣,做的又是輔佐的工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每一名儒家子弟的追求,哪怕“累累若喪家之犬”,他們也會自嘲不讓祖師專美於前而甘之若醴。

至於佛教徒,眾生皆苦故斬斷紅塵求來生,一貫行“忍”,即便有“爆發”,度人度己卻不擇手段。眾所周知的觀世音,就曾轉世為女子拋頭露麵於河中,國色天香卻色誘眾生以銀兩投之,“禮義廉恥”而不顧,偏偏被呂洞賓打中之後又逃之夭夭。雖為濟貧,但“信”“義”全無,又為儒家而不齒!

更有無數窮凶極惡者,打著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幌子躲進私怨,也逃過了律法的製裁,這又讓代為牧天下的儒家深惡痛絕!,悉數曆史上的滅佛,每一次都是儒家弟子發起!

在張廷玉看來,太孫弘皙已經“發而中節”了,再有“地藏王菩薩轉世”的沾沾自喜,他要唯吾獨尊起來還不得肆無忌憚?小尹所說雖是皮毛,儒家後繼有人,張廷玉足以欣慰!

喝止,還是保護。

不管怎麼說,章嘉呼圖克圖的地位在那兒擺著呢,以其在蒙藏地區的尊貴,前邊刁鑽的陰損人家的教義,後邊直接罵人是笨蛋,他要真鬧將起來,就算小尹是太孫伴讀,鄔思道的學生,還被這老僧判為文星高照,雍正必然會選擇棄卒保車,可惜了這孩子不說,真要在引的太孫與皇上衝突,那才叫苦也!

如今端著太孫太傅的架子一嗬斥,不管是皇上或章嘉老喇嘛也就都不好意思在責難這個孩子了!

小尹多精明,一吐舌頭,退到張廷玉身後。

章嘉呼圖克圖的眉頭忍不住一凝!

說真的,剛才小尹說“輩分”的時候,他還真有點尷尬,心說自己怎麼就忘了這朝廷上是儒家子弟大行其道呢,可隨後,小尹說和尚是笨蛋,他才轉而輕鬆了,佛教可分為密宗顯宗,和尚是顯宗,喇嘛稱為密宗,二者雖同尊佛祖,但因為教義教典的不同,老死不相往來。小尹說和尚們是笨蛋,他還真有興趣知道問什麼呢?

但了解確不會放過,因為他必須要借著這小猴子立威,讓太孫讓皇上相信密宗的無上威能,進而讓所有人確信自己所言非虛,太孫就是地藏王轉世。可如今被張廷玉打斷不說,貌似他還要架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