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21章 天照武士 4(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所以,冥皇雖然出手不凡,但終是敗了一陣。

甚至,或許他連自己是敗給了誰,也未為可知。

如此一來,就算冥皇原本真的有心要放過大劫主,現在卻不能不掂量掂量這麼做的後果了。若說先前冥皇如果這麼做了,讓大劫主順利返回劫域,那麼誰也不會懷疑到冥皇的身上,隻會想到是部署不周實力不濟;那麼現在卻恰恰相反,隻要大劫主一脫險,世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會不會是冥皇暗中助了大劫主一臂之力!

大劫主生死如何,也許姒伊比任何人都關心。

與此同時,她還暗暗牽掛著一個人,那便是戰傳說。戰傳說前去祭湖應約是兩天前的事,無論是勝是敗,都應該有了結果。由於受紅衣男子的約束,姒伊無法讓人相助,但卻還是暗中派人隨戰傳說前往祭湖了。如今,不但戰傳說未回禪都,連她派出去的人也沒有回禪都。因祭湖由無妄戰士駐守,於是姒伊便又讓天司祿尋機向無妄軍團打聽祭湖方麵的消息,孰料天司祿卻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收獲。看來,冥皇似乎也有所舉措,紅衣男子與戰傳說約戰祭湖湖心島,不可能不驚動無妄戰士,就算將守在祭湖的無妄戰士全殺了,也同樣會有所波動,但偏偏無妄軍團就是波瀾不驚,就像是沒有發生任何事一般。

這決不正常!

無論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紅衣男子與戰傳說決戰祭湖的事,冥皇已知曉。在冥皇的旨意下,無妄軍團才以沉默掩蓋了一切真相。

“冥皇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才這麼做?”

姒伊無法猜透。

物行已回天司祿府,他曾向姒伊建議派得力人手前往祭湖探個究竟,卻立即被姒伊否決了這一提議。並非她不想盡早知道戰傳說的情況如何,而是她不想進入大冥王朝布下的圈套。無妄軍團越是平靜,祭湖就越可能設有圈套。

剩下唯一能做的,似乎就是等待了。等待“滅劫”一役的結局,等待戰傳說的消息。

戰傳說臨去祭湖前曾將爻意托付給姒伊,讓她多加關照。戰傳說已知這天司祿府的真正主人可以說不是天司祿反而是姒伊,而相較之下,姒伊也比天司祿更可靠些。姒伊答應戰傳說他不在天司祿府的時候,她會多陪陪爻意。

姒伊很巧妙地以“陪”代替了“關照”這樣的字眼,如此,就不會讓人明顯感到她在天司祿府喧賓奪主,同時又答應了戰傳說的請求。

此刻,姒伊便與爻意在一起。

她們都有特殊的身份,都是高貴的公主。隻是,爻意不知姒伊是劍帛人的公主,姒伊卻已聽說爻意曾自稱是火帝的女兒。隻是這一點太不可思議,姒伊也不知該不該相信。

爻意望著眼前白衫白裙、飄然如蟾宮仙子的姒伊,心頭竟不由浮起一絲傷感與遺憾。她遺憾的是為何蒼天總是如此冷酷,一個幾近完美無缺的女子,卻偏偏要讓她成為盲人。

姒伊卻在想:“如果爻意知道天司殺有意要將他的女兒許配給戰傳說,不知她會作何想法?聽說爻意的容貌絕世無雙,連天司祿都這麼說,卻不知究竟美到了何種程度?”

兩個女人各懷心思,寒暄之後,一時竟都無話了。房中靜了下來,可以聽到一隻蜜蜂在一次又一次地試圖由窗子飛出,於是一次又一次地將白窗紙撞得“哧哧……”輕響。

兩人都不願如此尷尬地沉默下去。

“戰公子……”兩人幾乎同時開口,說的竟是同樣的話。

姒伊畢竟更為老練,她已接著往下說了:“戰公子武學修為奇高,又富有智謀,一定不會有性命危險的。”

爻意點了點頭,道:“的確,他還活著。”

姒伊一怔,愕然道:“你已有他的消息?”這一次,她是真的吃驚不小。

爻意道:“沒有,但我能感覺到這一點。”

感覺?!

旁人的生死又豈能感覺出來?姒伊不信。但聽爻意的語氣,卻是很有信心,更決不會是虛假之言,正因為如此,才讓姒伊更吃驚。

“但願如此吧。”姒伊終於道。

冥皇派出地司危對付大劫主之後,“滅劫”之役就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武界各股力量有的已直接參與“滅劫”之役,如六道門這等門派。而這樣的門派在冥皇再加派天司殺之後,更增添了不少。

但也有門派一直對此役持觀望的態度,並不打算介入其中。

亂紅山莊就是其中之一。亂紅山莊地處萬聖盆地之東,偏居一隅,兩麵臨水,一麵靠山,是易守難攻的地勢。而亂紅山莊也的確一貫以“守”為本,鋒芒內斂,毫不張揚。事實上樂土四大山莊中,除了地處西部、傳聞其莊主有不二法門背景的七喜山莊外,其餘三大山莊都是鋒芒內斂的。

但鋒芒內斂卻並不等於軟弱無能,四大山莊無一不是雄霸一方的角色。就連被公認為實力最弱的稷下山莊,也能在樂土風雲詭變中巋然不動,坐擁武界一席之地,更不用說被視為是四大山莊中實力最強的“亂紅山莊”了。

這些年來,樂土但凡有什麼族派崛起太快,無須多久,就會遭受莫名打擊,然後迅速沒落。十九年前望水族勢力方盛,其族長王布一衣落落大度,極具雄襟,一時間各路豪傑紛紛投奔望水族,連阿耳諸國也與望水族暗中結盟,互有來往。正當世人以為望水族將日進千裏,成就不世偉業時,望水族忽起內訌,實力削弱,後又與阿耳諸國反目成仇,剛成氣候的望水族很快便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