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41章 燎原(1 / 3)

忽然之間,整個浙東大地,猶如被星火點燃,大有燎原之勢。

原本因弘光被俘,潞監國投降,而使的江浙各地官紳紛紛望風投降的那種頹廢,那種喪氣,一掃而光。

魯王朱以海在台州最先斬北使和投降知府舉起抗清大旗,隨之即位監國,通檄天下,一起驅除韃虜,中興大明。

緊接著於穎、鄭遵謙、劉大刀等在紹興府城舉兵,斬降官光複紹興。

孫嘉績、熊汝霖在餘紹起兵,斬偽官複明幟。

朱以海更是親自奔走於海門、石浦、定海等地,把海門參將吳凱、石浦遊擊張名振、浙江總兵王之仁等都彙聚到自己旗下。

寧波城中,錢肅樂、林時對等舉旗響義。

一時間,整個浙東,成星火燎原之勢,形勢一片大好。

台州、紹興、寧波,三府大地上再次飄起大明的旗幟,降虜的官紳成了喪家之犬,被眾人唾棄。

“浙江按察使行巡撫事於公奏報,本月中坐小艇攜短童至蕭山,人心思漢,賢紳義勇共擒偽知縣陳瀛,虜帥命使渡江招降,於公碎其榜而斬其使,一麵巡緝沿江,守截渡口,一麵召集兵餉·····

監國新授翰林編修張煌言在為朱以海讀奏章。

形勢大好,於穎的奏章裏甚至都有幾分誇大自吹的嫌疑了,什麼乘小艇攜短童至蕭,然後就擒斬賊官,說的好像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這個錢塘江南岸的蕭山縣給拿下了。

實際上當然不可能這麼輕鬆,雖然清軍八旗沒過江,但也還是有些投降的明軍駐防,事實是於穎憑著朱以海授他的浙江按察使行巡撫事這個頭銜,號令紹興府各路人馬聽其指揮。

正是在這個頭銜下,致仕在家的原副總兵劉穆便出來響應,募兵五百,原任參將鄭惟翰、都司金裕募兵五百,原中軍守備許耀祖率左營官兵五百,原紹興衛指揮使武經國招義兵六百,先後彙聚於穎麾下。

再加上紹興起事之初的義興軍鄭遵謙和劉大刀兩部人馬,還有餘姚趕過去的孫嘉績和熊汝霖的孫熊軍,此時不管能不能打,但數量上很可觀,甚至一時氣勢十足。

於穎後麵千軍萬馬,他坐條小船帶兩個書童入蕭山城,滿城士紳當然清楚該如何選擇,再加上城中早已經有了內應接應,在他們倡議下,大家動手綁了偽縣令來迎。

“於公請士紳蕭癢、徐芳烈、何之傑等負責募餉,以諸路義軍分防百裏江防,劉穆守譚頭窺富陽,鄭維翰、金裕渡江守沈家埠,扼喬司聯海寧。

許耀祖聯艦江中,武經國列營江岸。

原任錦衣衛指揮使朱壽宜、指揮僉事朱兆憲,領自募義兵扼鱉子門。

原太仆少卿來方煒、兵部職方司主事來集之,領自募義兵扼七條沙。

以原都司朱伯玉等募兵出奇遊擊。”

張煌言本就是從於穎那邊過來的,此時也不由的熱血激昂,“於公大讚,短短時間,已經沿錢塘江構築起一條防線。”

“殿下,於公等日夜期盼殿下能夠早日赴紹興。”

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如今整個浙東都騷動著,先前韃子兵鋒正銳,特別是弘光突然棄都逃走還被俘,潞王監國五日便降,可以說瓦解了無數江南士紳的鬥誌,他們紛紛望風歸附。

隻剩下少部份人不肯降,或死節,或心灰意冷不過問世事,隻有極少一部份人還在奔走謀劃。

如今當這把火燒起來時,更多的人也願意站出來了。

原山西道禦史沈宸荃、原兵部職方司馮元颺、原大理寺寺丞章正宸等也是紛紛募集鄉勇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