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49章 趕盡殺絕(1 / 2)

“吳誌葵簡直就是酒囊飯袋!”

白胡子老學士徐石麒都氣的大罵髒話,胡子都亂抖,“當年張國維還向朝廷說金山把總吳誌葵文武全才,可堪大用,就這般堪大用?帶上萬人馬圍蘇州城,結果卻不等水師主力,自己輕信敵誘敵之計入城,被千把人伏擊,居然全軍大潰,這他娘的也配稱總兵!”

袁宗第傳回的急報,確實嚇了行在眾人一跳。

在禦營軍務會議上,一眾人氣的都夠嗆,大家拚命趕路,又是給黃吳報信,又是派騎兵急馳增援,結果都趕不上他們犯蠢。

“其實孤在得到黃吳二將,都帶著全部家眷和家當行軍的時候,就知道他們此行必敗了。”

“就算是闖軍西營,他們當年流竄做戰的時候,都知道要把家眷與士兵分隔開來,有兵營也有老營,士兵和眷屬是禁止在一起,更不許說帶在身邊混營,黃吳他們這是打仗嗎?倒像是郊遊,吳誌葵兵臨蘇州城下,自己的家眷居然也不分開,就在營中,這打什麼仗?還有黃蜚,帶著這麼多家眷一路拖拖拉拉,錯失大好戰機,到了臨戰時,還在忙著安置家眷,士兵們一心都在家人身上,誰顧的上打仗?一聽說前線敗績,敵軍來援,立馬嚇的回去找妻兒父母,帶著他們一心逃跑。”

朱以海也實在是胸中一口怒氣,這仗打的還不如人家高迎祥李自成他們早期做流寇時的水平,人家那時雖也是到處流竄,可好歹還知道把士兵和家眷分開,各設營頭,前後隔絕。

吳誌葵輕敵貪功,黃蜚軍不戰而潰,兩部加起來七八萬人,結果被千把清軍給嚇崩了,這簡直比淝水之戰時的鶴唳風聲草木皆兵還他娘的離譜。

可現實是他們終究是沒能趕上。

終究還是晚了一步。

袁宗第已經快到蘇州城下,朱以海也不過距蘇州四十五裏,但黃蜚吳誌葵這七八萬人已經潰散了。

“我還是想不通,這黃蜚也是個老軍伍了,打小在東江鎮從軍,最早就是跟韃子打仗,一打也是二三十年,怎麼會犯這麼蠢的錯?”

朱以海歎息道,“也許黃蜚不是不知道這要做不行,隻是也別無選擇,他手下這數萬人馬,他根本控製不住。”

亂七八糟拚湊起來的一支逃亡流浪艦隊,連個健全的組織體係都沒有,明顯是十分鬆散的聯盟,所以黃蜚的話估計也並不好用。

誰也不願意拋下自己的家眷,誰也信不過別人。

當敵人出現,他們又誰也不願意留下來戰鬥。

這就是烏合之眾。

他們的樣子,連那些太湖水寇都不如,起碼別人不會跟他們這般混亂。

“算了,不扯他們了,扶不起的阿鬥,想救都救不到,也是吃不上四個菜的混帳玩意,還是來談下正事吧。”朱以海擺手,不想再談他們。

反正本來也沒對他們抱多少希望。

朱以海之前也隻記得曆史上他們敗了,但為何敗不知道,也想不明白,現在倒是真相大白了,敗在他們自己太愚蠢。

不過這樣的事情,曆史上屢見不鮮,甚至曆史上後來打出赫赫威名的鄭成功,北伐到南京城下時,也犯過這樣低級的錯誤,他也帶著家眷隨軍,一路到了南京城下,然後南京的清軍襲營,鄭軍營中大亂,鄭軍士兵就慌了。

鄭軍大潰南京城下,被清軍殺的屍橫遍野,最後鄭成功吐血飲恨而歸。

據說鄭成功之所以要帶家眷隨軍,是因為先前的多次北伐戰鬥中,都因為將士們久征在外,而士兵思家思歸,所以這次打算一氣打下南京的鄭成功,為了避免離家太遠的士兵思家心切,隻好帶上家眷隨軍,以保持士氣,甚至想著等收複南京後,趁勝就要劃江而治,到時就地讓士兵鎮守,而有家眷在身邊,他們也能更加堅守。

誰知道,這卻讓他大敗特敗。

曆史就是這樣,有時也充滿了偶然性,很多英雄人物,最後卻也犯那些低級的錯誤。

黃蜚肯定算不上什麼英雄人物,頂多算是個老將,從東江到登萊,從淮揚到鎮江,從鎮江到蕪湖,再到崇明、太湖,連串的失敗,說不定早就擊垮了這個老軍頭。

“先不要管吳部、黃部,我們繼續按計劃進蘇州城。”

軍務會上統一思想後,朱以海便抽調了幾千人馬給吳易,一部份整編為漕標戰兵,一部份則轉為漕標輔兵,甚至還有部份是北伐軍中淘汰下來的,則要安置到吳江本地。

交待一番後,朱以海便帶北伐軍繼續北上,往蘇州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