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36章 形勢大好(1 / 2)

他們甚至連耗費都還要再加耗費,稱為耗上耗。

水運的叫水腳,陸運的叫驢腳,漕運官船上的水手、運工、護送兵丁人等,吃糧都要算在運耗中,最離譜的還是倉耗,囤積糧食所花費的木料、蘆席也要算在倉耗裏,運往北京的漕糧,南米每石要征耗米二鬥五升到四鬥,加耗高達四成。

甚至戶部還要收平餘陋規,每一千兩押解戶部的銀子,他們要加收二十五兩。

折銀征收,也一樣是加火耗。

這各種各樣的耗,往往甚至超過了正稅。

錢肅樂道,“臣等也深知百姓苦於耗費久矣,所以此次隻留了火耗一項,按一成征收,其餘的全都革去,不再各種耗費,也禁絕耗上耗。”

“那麼說,如今寧波府的地銀是每標準畝二鬥,丁銀是每標準畝二升,然後再各加一成的歸公火耗,總計每畝就是二鬥四升二合,別無他費?“

“確實沒有其它了。”

五十二萬八千二百三十七石六鬥,這就是寧波府一年的地丁銀稅額,包括了火耗在內。

原先寧波一府正賦是十七萬石糧,加兩萬多兩銀子,然後就是各種加征、耗費等,而朝廷起運的隻是正稅部份,還僅占部份,各地還總是欠繳不齊。

現在,重新清理後,居然能達到五十二萬多石,如果按每石折一兩銀,就是五十多萬兩銀,若按市價折二兩銀,就是一百來萬兩銀。

當然,這五十二萬多石地丁,一成歸朱以海的內府,五成歸國庫,剩下四成留存地方財政。

國庫的五成都已經超過以前全部,而地方留存的數目也非常驚人。

其實按錢肅樂他們所說,看似增加了許多,但實際上,百姓真正掏的錢糧反而比過去少了,過去征收的正稅之外,加派、耗費太多,且主要是普通百姓承擔了,但那些沒落到朝廷和地方官府手裏,絕大多少是落到了官吏們手中。

這就是肥了經手的官吏,而損了公家。

現在簡化稅賦征收,加大地方留存,地方把留存的錢糧,拿來提高官吏的薪水,甚至是設置養廉銀和公使銀。

說白了就是把原來私下的行為,統一規範了,不許讓官吏們私自伸手去拿,統一規範由官府來征,然後再發給他們。

這樣做,好處是規範了,以前征多少,拿多少,沒有一個規矩,隨便拿,拿多拿少就看官員們的良心。

現在呢,一切有法有理可依,避免無底限的漁肉百姓。

當然,受益最大的是無地的百姓,他們從沉重的徭役或折銀中解放出來了,而對地主們來說,看似增加了稅賦,但朱以海免三餉等加派後,地主們其實也減負了。

有些事情就是這麼神奇,原來朝廷收不到稅,地方卻苦於暴稅,實則最大的禍害都是加征、耗費,都是被地方官吏們貪了,而地主們經常被勸捐強逼後,也想著法把正稅給逃了。

“你們打算折銀還是征糧?”

“我們打算在寧波各鄉、縣、府城都建立倉庫,地丁糧在一石以下的,可以折銀也可以納本色交糧,折銀按今年市價平均每石二兩折算。而地丁糧在一石以上者,須先保證一半的地丁納本色糧,剩下一半可以自己選擇是折色還是本色。”

“不論折色本色,都不再指派大戶充當糧長或銀櫃代收代輸,而是由官府派發糧單,在夏秋兩季,由百姓自己把錢糧送到鄉上。”

“每畝二鬥四升二合糧,包括了田賦、攤丁以及火耗,除此之外,一律不得再征任何耗費錢糧,所有征收糧食等的成本,都由府縣拔給開支。”

朱以海聽的直豎大拇指,“聰明的人都會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而一些蠢人或是心思壞的人,就會把簡單的事情故意複雜化好渾水摸摸魚,

你們寧波府走在了浙江全省的前頭,稅賦改革這件事情,做的很好,而且落實很快,沒停留在口頭之上。”

“其實事情不難,就是看有沒有真心想做。”錢肅樂一語點透,以往地方官吏誰有這個權限或是說有這個心思做這些事呢?

況且,阻力也確實大。

但如今特殊時期,前有監國在寧波斬謝三賓抄沒謝家,後又有監國在嚴州大殺四方,在這種形勢下,又有錢肅樂林時對這種掛著右僉都禦史、兵部侍郎的高官坐鎮,手裏還握著整編後的一協浙營士兵,誰敢反對?

許多本地豪強都在前幾個月的肅清整頓中搞服貼了。

真心想做事,還是比較容易的。

反正錢肅樂充分理會了監國的旨意,在寧波整理起來非常雷曆風行,甚至連魯監國的王府,都是一樣的納入清量整理之中,照樣按畝征糧,一樣攤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