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31章 戰中原(1 / 2)

“河南土寨林立,外廷諸臣對此也是意見紛紛,莫衷一是。卿自河南來,以卿看來,當如何決策?”

朱以海拉著這個其實也沒比他年輕幾歲的新收第三義子走出殿,漫步往小海來。

小海本是登州水城的核心,有一道海門與海相通,在城裏圍起一片海,登州水師船可以停泊其間,不過現在這裏倒猶如皇家宮中花園禦湖。

聽到皇帝如此詢問,朱忠義壯著膽氣直言,“陛下,臣以為當戰。”

河南等地的土寨有其曆史原因,說到底還是明末政治動蕩,尤其是在農民軍的反複縱橫中原的過程中,大明朝廷在中原地去統治秩序的崩潰,朝廷在地方的統治崩潰後,地方土著,在以宗族大姓,甚至是名望鄉紳等帶領下,建立堡寨、山寨等以自保,形成地方自治的這種一種狀態。

這不是明末特有,比如說魏晉南北朝之時,北方盛行的塢壁塢堡,其實跟土寨是一個東西,大族、豪強自保自治嘛。

當然,也還免不了有些流賊土寇等也在亂世裏割地自立,占山為王等。

“具體說說看。”

“臣僅以歸德府及周邊情況來說,土寨林立,各式各樣,有鄉紳名流,大族豪強建立的名寨、大寨,規模大也有名,他們招聚的宗族、流民等也多,勢力強大。

還有更多的土寨,則是許多豪強所立,或者是一些原底層之民聚集流民所立,他們立寨屯耕,卻也互相攻擊,奪取錢糧,甚至對官府是敵對態度的。”

“甚至有一些,本就是賊匪的據點,撚賊、老湯、響馬、刀客、水賊各式各樣,這些人以搶掠為主,也行綁票等事。”

朱忠義從河南來,對當地的各式土寨情況非常了解。

他跟皇帝詳細的講解著,不管這些土寨首領身份,但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武裝自治,而且堡寨化後,兼對鄉野有堅壁清野的目的,把所有的人口、物資等都屯聚在堡寨裏麵,不管是闖軍還是明軍或是清軍、流賊土匪,往往都很難獲得補給物資。

甚至他們占地一方,也取代了原來縣衙鄉裏的官府權力。

明末時,河南興起三大股土寨首領,洛陽李際遇、南陽劉洪起、汝寧沈萬登,這三股勢力甚至已經不是簡單的一個寨子,而是成百上千土寨的聯盟。

各擁眾數萬,而小寨悉數歸之。

劉洪起,就一度擁有河南五個府的實際控製權。

天災、饑荒、戰亂,讓中原大地,變的殘破,僅存的人們,隻能結寨自保。

寨子間又互相攻擊,慢慢也有人相互聯合結盟,形成同盟,於是慢慢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一度出現了幾大土寨聯盟。

不過崇禎亡後,弘光立,清軍入關,順軍崩潰,中原再次成為幾方戰場,諸如劉洪起、沈萬登也先後敗亡,土寨勢力也是大受打擊。

但大的聯盟瓦解後,卻也讓原來一些大寨主趁勢取代。

於是在中原出現了許多新的大寨,好些人還公然自立王號,並建營立寨,攻城掠地,這是大聯盟崩潰後的重新兼並重組。

因為亂的太久,所以朱忠義認為,光是招撫是不夠的,這些土寨經曆了這些年的動亂,在明朝、順軍、清廷甚至是劉洪起等之間搖擺不定,就算表麵招降了也沒用。

所以得有針對性的先剿,用兵剿一些,殺雞儆猴,立威之後,再示以恩招撫。

否則根本起不到作用。

“臣建議對付土寨可分幾步走,第一步,針對在鄉的原朝廷文官武將以宗族為基礎建立的大寨名寨,以招撫為主,授予那些寨主們知府知縣等當地地方官,重新恢複府縣衙門,甚至可以將他們的土兵直接編為鄉勇團練,”

這些人本就是朝廷官員,有些是致仕了的,有的是戰亂回家的,還有不少原有朝廷功名的進士、舉人、秀才等,他們往往在當地也很有名望,甚至有不小的宗族勢力,且在戰亂中,他們建立的土寨,一般來說也是相對有秩序的,所以優先招撫他們。

對於其它幾種土寨,比如豪強、流民們建立的,土匪賊寇們建立的,則要示之以威。

限期命令他們解散土寨,交出武器,甚至交出營寨,拒不奉令的,就發兵一一剿滅。

“攻滅賊寨後,可派兵駐防或直接拆毀,對其武器馬匹錢糧等沒收充公,對其寨民,則令返回本鄉就業,或直接就地建立新的屯莊,屯田耕地地。”

“陛下,隻要還有土寨在,那麼朝廷官府的權威就難以有效推行,政令也難出衙門,更別說征收稅賦等,所以必須得次第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