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39章 遣散順營(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相比起來,他在湖廣又是平叛,又是反攻,也沒停過,但確實結果不如人。

雖然皇帝的使者給他旨意後,還特意帶了口諭,說湖廣現在局勢穩定,不再需要特設督師了,他功成還朝。

但朱大典總覺得不是滋味。

另一方麵,對皇帝要進行的這番大動作,又暗懷擔憂。

湖廣總督兼湖南巡撫的堵胤錫頭發花白了不少,他也剛被皇帝授封為侯爵,不過這是個終身爵。

堵胤錫倒不是很在意這個,他全身精力都撲在湖廣地方上。

本來上次夷陵之戰後,他跟朱大典已經謀劃準備再來一次荊州會戰,把荊州拿下,一點點的推進。

相比起原先打了就走的策略,如今是要逐步推進,奪取了就不放棄。

以前沒實力守,現在則是要步步逼近,最終把湖廣完全收複。

計劃還沒開始,結果卻要迎來大整編。

“咱們湖廣僅留一鎮行營八千人,夠嗎?”

以如今的形勢,八千人肯定是不夠的。

所以朝廷那邊給出的整編方案,其實是駐行營一鎮八千戰兵,然後李赤心外鎮一鎮。

此兩鎮外,其餘的軍隊,或整編進兩鎮中,或另整編為地方團練,並要重新恢複土司區的衛所。

不過不叫衛所,叫屯鎮。

其實就是相當於軍屯。

大明自洪武朝起,在毗鄰湖廣土司地區,設置了施州常德等諸多衛所,這些衛所額定官兵總數為五萬八千多,分布在衛所城內及其下設關、隘、堡各處。

湖廣土司基本上分布在西邊,除了四十五家朝廷敕封的建製土司,還有許多未經朝廷冊封的無印土司,這些土司有土司名號,但沒有朝廷敕封,甚至永宣之後也沒有朝貢記錄。

明朝在湖廣土司周邊設立了許多衛所,實行軍事包圍和震懾,限製他們的發展擴張,甚至通過衛所以及移民等方式,蠶食土司地盤。

總的來說,這種政策還是很有效力的。

隻不過到明末時,這些土司邊上的衛所也跟內地的一樣,早爛透了。

皇帝朱以海早廢除了全國各地的衛所,現在也沒打算複活衛所,不過根據現實的需要,朱以海打算重新設置一批屯鎮。

就在原來的那些毗鄰土司的衛所舊地,設立屯鎮,但不是用衛所製度,而是用新的製度。

第一批屯鎮,就是順營等人馬,以及湖廣的一些省營兵等。

朱以海打算沿著湖廣西麵的土司邊界,設立忠武、忠正、忠貞、忠義、忠開五個屯鎮,這些屯鎮相當於生產建設兵團。

屬於準現役民兵組織,每鎮下轄協標營哨隊,分駐各處,就駐於原先的那些衛所關隘堡屯等。

朝廷劃出土地,交給他們屯田耕種。

五忠的人馬,連同他們的家眷,就直接成為屯鎮的屯墾人員,但與一般百姓不同的是,他們需要跟衛所一樣,每戶選一丁為正丁,所有正丁,三分守城訓練,七分屯種,輪流屯守。

每戶其餘男丁,則為餘丁,也要定期接受訓練。

屯鎮的地,則是七分歸屯民佃租,三分為軍屯田。佃租其實就是田賦,但繳納的糧留做屯鎮軍糧。

三分軍屯田,則是屯丁們一起耕種,收獲糧食也歸屯鎮軍倉。

這看起來與衛所很像,但有些不一樣的地方。

其一,衛所武官、軍戶身份都是世襲的,另外衛所的軍丁並不全是本地的,而是各地勾檢調派服役。

而現在這屯鎮,是帶移民性質的,同時也不是世襲身份。

比如忠武鎮黨守素麾下一營人馬,派駐到永順宣慰司旁邊的原永定衛大庸所,建立大庸屯營,這一營人馬,連同他們的家眷全都遷移到原來的大庸所城,以及周邊的屯子等。

按營哨隊這麼劃分,然後點選出五百正丁,平時一百五十人負責鎮守營城、哨所等處,剩下的三百五十人負責耕種集體的屯田。

除這五百人外,這營其餘男女老少,分給他們田地耕種,一樣的納糧。

那些屯丁,輪流上番,去當值訓練等,都是有糧餉的,打仗也另有行糧等。